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昆阳举

昆阳举

昆阳:今河南叶县。西汉末年,光武帝刘秀领兵攻下昆阳等地。王莽极为惊恐,派大司空王邑、司徒王寻等聚集四十二万兵力围困昆阳。刘秀发兵几千人赴昆阳解围,城内外夹攻,大败王莽军,歼灭王莽主力。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寡胜众的战役之一。后因以“昆阳举”、“昆阳战”为典,咏歼敌解围之战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99下《王莽传下》4182、4183页:“四月,世祖(即刘秀)与王常等别攻颍川,下昆阳、郾、定陵。莽闻之愈恐,遣大司空王邑驰传之雒阳,与司徒王寻发众郡兵百万,号曰‘虎牙五威兵’,平定山东。……邑至雒阳,州郡各选精兵,牧守自将,定会者四十二万人,余在道不绝,车甲士马之盛,自古出师未尝有也。六月,邑与司徒寻发雒阳,欲至宛,道出颍川,过昆阳。昆阳时已降汉,汉兵守之。严尤、陈茂与二公会,二公纵兵围昆阳。……会世祖悉发郾、定陵兵数千人来救昆阳,寻、邑易之,自将万余人行陈,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,独迎,与汉兵战,不利。大军不敢擅相救,汉兵乘胜杀寻。昆阳中兵出并战,邑走,军乱。大风飞瓦,雨如注水,大众崩坏号呼,虎豹股栗,士卒奔走,各还归其郡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赠张相镐二首》之一:“庶同昆阳举,重睹汉仪新。” 唐·罗隐《经故洛阳城》:“千载昆阳好功业,与君门下作恩威。” 唐·韦庄《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》:“熊羆驱涿鹿,犀象走昆阳。” 清·吴伟业《读光武帝纪》:“雷雨昆阳战,风云赤伏符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苏机

    同“苏氏锦”。清张廷璐《哭梁贡》诗:“魂依姜被霜华冷,肠断苏机血泪枯。”

  • 菊花节

    源见“重九登高”。指重阳节。唐王维《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》:“无穷菊花节,长奉《柏梁篇》。”【词语菊花节】   汉语大词典:菊花节

  • 鹊随金印

    源见“鹊石”。喻指得官喜兆。唐岑参《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》诗:“鹊随金印喜,乌傍板舆飞。”

  • 歌绕夜梁

    同“歌声绕梁”。唐罗隐《商於驿楼东望有感》诗:“歌绕夜梁珠宛转,舞娇春席雪朦胧。”

  • 玉倚蒹葭

    源见“蒹葭玉树”。形容白绿相映的景色。宋韩淲《眼儿媚.社日》词:“风回香雪到梨花,山影是谁家?小窗未晚,重檐初霁,玉倚蒹葭。”

  • 问诸水滨

    《左传.僖公四年》:“四年春,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,蔡溃,遂伐楚。楚子使与师言曰:‘君处北海,寡人处南海,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不虞君之涉吾地也,何故?’管仲对曰:‘……尔贡包茅不入,王祭不共,无以缩酒,

  • 齐眉

    源见“举案齐眉”。谓夫妻相敬如宾。《京本通俗小说.错斩崔宁》:“与同浑家王氏,年少齐眉。”【词语齐眉】   汉语大词典:齐眉

  • 金须以粟

    源见“马愿如羊”。形容官吏从政清廉。北周庾信《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》:“清不置水,明不举烛,马愿如羊,金须以粟。”

  • 铜驼泪

    源见“荆棘铜驼”。借指对山河残破的哀伤。清 黄鷟来《秋日湖村即事有感》诗之一:“三秋风雨铜驼泪,百战山川铁马尘。”

  • 青云志

    源见“青云自致”。指远大志向。唐张九龄《照镜见白发》诗:“宿昔青云志,蹉跎白发年。”【词语青云志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云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