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斗酒彘肩

斗酒彘肩

参见“鸿门彘肩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张良至军门,见樊哙。樊哙曰:‘今日之事何如?’良曰:‘甚急。今者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’哙曰:‘此迫矣,臣请入,与之同命。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,樊哙侧其盾以撞,卫士仆地,哙遂入,披帷西向立,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项王按剑而跽 (ji) 曰:‘客何为者?’张良曰: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。’项王曰:‘壮士,赐之卮酒。’则与斗卮酒。哙拜谢,起,立而饮之。项王曰:‘赐之彘肩。’则与一生彘肩。樊哙覆其盾于地,加彘肩上,拔剑切而啗之。项王曰:‘壮士,能复饮乎?’樊哙曰:‘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’”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、《汉书·樊哙传》亦载,文大略同。

【今译】 楚汉相争时,项羽在鸿门设宴请沛公刘邦,计划在宴会上杀他。席上项庄拔剑起舞,想乘机刺杀刘邦,情势危急。张良至营门告诉樊哙,樊哙即持盾撞倒卫士闯入,目瞪项羽,怒发上指,项羽按剑戒备,问是谁? 张良说是刘邦的陪乘樊哙。项羽赐樊哙斗酒和生猪腿,樊哙一饮而尽,将猪腿放在盾上,用剑切着吃,并表示决不怕死 樊哙的言行震慑了项羽,使其谋害刘邦的计划未能实现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言行豪壮,勇敢无畏。

【典形】 斗酒彘肩、鸿门一彘肩、咀彘肩、彘肩酒、割彘肩、噉彘肩。

【示例】

〔斗酒彘肩〕 宋·刘过《沁园春·寄辛承旨》:“斗酒彘肩,风雨渡江,岂不快哉!”

〔鸿门一彘肩〕 清·王夫之《读甘蔗生遣兴诗》:“婷婷三尸队, 且噉鸿门一彘肩。”

〔咀彘肩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樊抗愤以卮酒,咀彘肩以激扬。”

〔彘肩酒〕 宋·陆游《遣兴》:“壮心易尽彘肩酒,义气肯贪熊掌鱼。”


【词语斗酒彘肩】  成语:斗酒彘肩

猜你喜欢

  • 顾误周郎

    同“顾曲周郎”。亦借指能发现错误的内行。清 叶申芗《金缕曲.谢周稚圭抚军寄示词稿》词:“顾误周郎词坛帅,忽一编、远惠珠盈纸。”

  • 涕泪新亭

    源见“新亭对泣”。形容山河沦落、离乡背井之痛。清 丘逢甲《十用前韵》:“涕泪新亭果何益?有人江左薄夷吾。”

  • 纆牵长

    《战国策.韩策三》:段干越人谓新城君曰:“……王良弟子曰:‘马,千里之马也;服,千里之服也。而不能取千里,何以?’(造父之弟子)曰:‘子纆牵长。故纆牵于事,万分之一也,而难千里之行。’今臣虽不肖,于秦

  • 路叟之忧

    汉刘向《说苑.敬慎》载:孔子在路途中听到丘吾子哭声甚悲,问其故,“丘吾子对曰:‘吾有三失。’孔子曰:‘愿闻三失。’丘吾子曰:‘吾少好学问,周遍天下,还后,吾亲亡,一失也;事君奢骄,谏不遂,是二失也;厚

  • 金徽

    南朝梁元帝《秋夜》诗:“金徽调玉轸,兹夕抚离鸿。”原指金饰的琴徽,后借指琴。唐黄滔《塞上》诗:“金徽互呜咽,玉笛自凄清。”清钮琇《觚賸续编.越巢近体》:“几时卧空谷,终日抱金徽。”【词语金徽】   汉

  • 击壤声

    同“击壤歌”。南朝 宋谢灵运《初去郡》诗:“即是羲 唐化,获我击壤声。”

  • 雁塔名

    同“雁塔题名”。清赵翼《赠三元钱湘舲》诗:“设令国家更有别科目,不知又领几次雁塔名。”

  • 广陵观涛

    汉.枚乘《七发》:“将以八月之望,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,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。至则未见涛之形也,徒观水力之所到,则䘏然足以骇矣。观其所驾轶者,所濯拔者,所扬汩者,所温汾者,所涤汔者,虽有心略辞给,固未能

  • 三顾茅庐

    亦作“草庐三顾”、“茅庐三顾”。顾:拜访、探望。茅庐:草屋。表示礼贤下士,诚恳邀请,也引伸为知遇之恩。诸葛亮(181-234年)字孔明,琅邪阳都(今山东沂南)人。东汉末,隐居隆中(今湖北襄阳西),人称

  • 永和拥卷

    《北史.李谧传》:“(谧)每曰:‘丈夫拥书万卷,何假南面百城!”遂绝迹下帷,杜门却扫,弃产营书,手自删削。”北朝后魏.李谧,字永和,少好学,惟以琴书为业。他博通经书,周览百氏,屡辞征辟,是一位著述颇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