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斗胆

斗胆

源见“胆大如斗”。形容胆气豪壮。南朝梁简文帝《七励》:“至如牵钩壮气,斗胆豪心……标威于雁门之境,振旅于龙突之乡。”亦作谦词,有大胆冒犯之意。元 张国宾《合汗衫》一折:“小人斗胆,敢问老爹奶奶一个名姓也。”


“斗 ( dǒu) 胆”就是 “大胆”的意思。

那么,“斗”有 “大”的意思吗? “斗”是个容量单位,没有“大”的直接意义, “大”、 “小”与否,只是相比较而言的。那么,“斗胆”一语是怎么来的呢?

三国时蜀国大将姜维,在诸葛亮死后成为军事统帅,多次率军讨伐魏国; 但蜀国皇帝刘禅最终投降了魏国,命令姜维也降魏。魏国大将钟会很赏识姜维,姜维便趁机劝说钟会谋反,但计谋败露,二人都被魏国实权派司马氏杀了。往日姜维以胆识过人著称,有人就把姜维的肚子破开,要看看他的胆到底有多大。一看,果然与一般人的胆不同,“胆如斗大”( 《三国志·蜀志·姜维传》裴松之注引 《世说新语》) 。后因以 “斗胆”以形容大胆,表示无所畏惧之意。


【词语斗胆】   汉语词典:斗胆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倚将军势

    《玉台新咏》卷一汉.辛延年《羽林郎》:“昔有霍家奴,姓冯名子都。依倚将军势,调笑酒家胡。”“不倚将军势”是《羽林郎》“依倚将军势”的否定形式,作者原意在于谴责家奴倚仗官势欺人,后多反用以颂扬正直善良之

  • 和璧

    同“和氏之璧”。《汉书.邹阳传》:“故无因而至前,虽出随珠、和璧,只怨结而不见德。”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贺方回作王子开《挽词》:‘和璧终归赵,干将不葬吴。’”【词语和璧】   汉语大词典:和璧

  • 曲逆宰肉

    源见“陈平分肉”。陈平仕汉,封曲逆侯。谓称人办事公正合理,富有才干。清 计元坊《励志诗》:“曲逆方宰肉,一乡已称善。”

  • 刘蕡下第

    《新唐书.刘蕡传》载,唐文宗太和二年(公元八二八年),举贤良方正,对策于朝廷。刘蕡策对,极诋宦官。考官冯宿等虽然叹服其文章才学,因畏惧宦官的权势,而不敢录取。“河南府参军事李邰(注:或作郃,误)曰:‘

  • 怯弓张

    同“怯弦”。唐方干《新月》诗:“潭鱼惊钓落,云雁怯弓张。”

  • 参伍错纵

    同“参伍错综”。明唐顺之《与万思节主事书》:“活数者如揲蓍求卦之初,参伍错纵而阴阳未分者也;死数者如卦画已成之后,为九为六而阴阳既定者也。”【词语参伍错纵】  成语:参伍错纵汉语大词典:参伍错纵

  • 奚奴负囊

    源见“锦囊佳句”。谓蓄材作诗。宋杨冠卿《鹧鸪天.次韵宝溪探梅未放》词:“江路晚,夕阳低。奚奴空负锦囊归。”

  • 碎珊瑚

    源见“石崇斗奢”。形容富奢癫狂。宋陆游《春寒》诗之二:“高楼坠绿珠,恶客碎珊瑚。”

  • 一壶千金

    《鹖冠子.学问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壶千金。贵贱无常,时使物然。”陆佃解:“壶,匏也。佩之可以济涉,南人谓之腰舟。”比喻物虽微贱,关键时得其所用,便十分宝贵。金元好问《续夷坚志.救熏死》:“芦菔细物,活人

  • 六印

    同“六国印”。唐崔道融《过农家》诗:“欲羡农家子,秋新看刈禾。苏秦无负郭,六印又如何?”【词语六印】   汉语大词典:六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