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探囊取物

探囊取物

探:伸手去拿。囊:口袋。伸手到袋中取物。比喻事情极易办到。出自五代人李谷之语。李谷,生平不详。史载他与韩熙载是好朋友。后唐明宗时,韩熙载南奔吴越,谷送他至正阳。临别时熙载说:“吴越如能用我当宰相,一定能统一中原!”谷则说:“中原如能用我为宰相,攻取江南就好像是探囊中物!”后人遂概括成“探囊取物”。w

【出典】:

新五代史》卷62《南唐世家第三·李煜传》778-779页:“熙载,北海将家子也,初与李谷相善。明宗时,熙载南奔吴,谷送至正阳,酒酣临诀,熙载谓谷曰:‘江左用吾为相,当长驱以定中原。’谷曰:‘中国用吾为相,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元·无名氏《怒折关平》一折:“我觑那两员贼将,如掌上观纹,探囊取物。” 元末明初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25回:“关公曰:‘某何足道哉!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,如探囊取物耳。’” 明·郑若庸《玉块记·博奕》:“许人话捉影追风、骗人财探囊取物。”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70回:“以陈、蔡之众,袭空虚之楚,如探囊取物,公子勿虑不成也。”


并列 囊,口袋。掏口袋摸取东西。比喻事情极易办理。语本《新五代史·南唐世家·李煜传》:“中国用吾为相,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。”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澎湖攻克,台湾则是~。”△常用于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。→瓮中捉鳖易如反掌 ↔海底捞针。也作“囊中取物”。


【词语探囊取物】  成语:探囊取物汉语词典:探囊取物

猜你喜欢

  • 才非唐举知

    源见“蔡泽年寿”。喻指少有大志,非一般人能了解。清吴伟业《赠青溪蔡羽明》诗:“仙是麻姑降,才非唐举知。”

  • 署门说交情

    源见“门可罗雀”。谓感慨世态炎凉。宁调元《续解脱吟》之四:“陋哉汉廷尉,署门说交情。”

  • 贺公湖

    同“贺家湖”。宋刘克庄《念奴娇.七月望夕观月》词:“董相林荒,贺公湖在,俯仰成陈迹。”【词语贺公湖】   汉语大词典:贺公湖

  • 白龙改服

    同“白龙鱼服”。唐李白《枯鱼过河泣》诗:“白龙改常服,偶被豫且制。”

  • 循名督实

    犹循名责实。《北齐书.文宣帝纪》:“譬诸木犬,犹彼泥龙,循名督实,事归乌有。”见“循名责实”。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“譬诸木犬,犹彼泥龙,~,事归乌有。”【词语循名督实】  成语:循名督实汉语大词典:

  • 卞疑

    源见“和氏之璧”。谓忠贞见疑。唐元稹《月》诗:“卞疑雕璧碎,潘感竟床稀。”

  • 视丹如绿

    三国魏嵇康《嵇中散集.郭遐叔〈赠嵇叔夜〉》:“心之忧矣,视丹如绿。”意为忧愁使视觉模糊、把红的看成绿的。后用以形容忧愁太甚。兼语 把红色看成像绿色,形容眼光模糊。三国魏·郭遐叔《赠嵇康》:“心之忧矣,

  • 颉羹侯

    同“羹颉侯”。元陈孚《漂母冢》诗:“莫笑千金酬漂母,汉家更有颉羹侯。”

  • 太白食昴

    《汉书.邹阳传》:邹阳从狱中上书曰:“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,太白食昴,昭王疑之。”三国魏.苏林注:“白起为秦伐赵,破长平军,欲遂灭赵,遣卫先生说昭王益兵粮,为应侯所害,事用不成。其精诚上达于天,故太白

  • 践䟭

    同“践阼”。《隶释.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》:“乡党逡逡,朝廷便便,践䟭州郡,阶究右坐。”洪适释:“䟭即阼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