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捕风捉影

捕风捉影

汉书.郊祀志下》:“听其言,洋洋满耳,若将可遇;求之,荡荡如系风捕景,终不可得。”后以“捕风捉影”喻虚幻不实或无根据地臆测。《朱子语类》卷六九:“若有一豪之不实,如捕风捉影,更无下功处,德何而进?”太平天国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且术士之喜言怪诞……并造出无数捕风捉影之说,观形察色之机,以肥囊利己。”


并列 抓风抓影是抓不到的,比喻虚妄的事情。也指说话、办事没有真实根据。语本《汉书·郊祀志》:“听其言,洋洋满耳,若将可遇,求之;荡荡如系风捕(影),终不可得。”张贤亮《小说中国》:“虽然他们仍会随大流,喜欢大呼窿,集体地~,集体地说云就是雨,一会儿全民抢购,一会儿会民‘下海’。”△比喻虚妄或无根无由的事。→无中生有 ↔言之凿凿。 也作“捕风系影”、“捕影拿风”、“捕影捞风”、“捕影系风”、“握风捕影”、“扑风捉影”、“捉影捕风”、“捉风捕月”、“捉风捕影”、“捉影追风”。


解释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。

出处汉书·郊祀志下》:“听其言,洋洋满耳,若将可遇,求之,荡荡如系风捕景,终不可得。”

西汉成帝晚年,因为没有儿子,就特别喜欢鬼神之事。许多上书谈祭祀和方术的人,都得到了待诏的官职。这些人大搞祭祀和方术,花费巨大,但都没有明显的功效。谷永就劝说皇帝道:“我听说要明了天地的本性,就不可被神怪迷惑;要知道万物的性情,就不可被不同的种类蒙蔽。那些方术之士背弃了仁义的正道,不遵守五经的言论,大肆称说怪异鬼神,都是些欺骗众人的邪恶之徒。他们依靠旁门邪道,心怀虚伪,以欺诈君主。听他们的谈论,滔滔不绝,好像马上就可以遇到仙人,假如去访求仙人,却空空荡荡,如同想抓住风捉住影一样,始终不能求得。因此,英明的君主远离他们,不会听从他们的胡言乱语。《论语》曾说过:‘孔子不谈怪异和鬼神。’希望陛下远离这些事情,不要让邪恶的人有可以窥视朝廷的机会。”谷永说得确实很有道理,得到了皇帝的认可。

近义道听途说

反义耳闻目睹

例句

算命的人喜欢说一些谁也听不懂的怪诞言语,再制造出一些捕风捉影的说法,察言观色,骗取钱财。


【词语捕风捉影】  成语:捕风捉影汉语词典:捕风捉影

猜你喜欢

  • 尺蠖求伸

    《易.系辞下》(卷四)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shēn通伸)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尺蠖行动时头尾一张一合,一屈一伸。后因以“尺蠖求伸”比喻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先屈后伸或以屈求伸。明.王世贞《鸣凤记》

  • 咳唾成珠

    《庄子.秋水》:“夔谓蚿曰(夔,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流波山上的一足兽。蚿,是一种百足之虫):‘吾以一足,趻踔而行(趻踔,音chěnchuō,进退不定跳躍前进),予无如矣。今子之使万足,独奈何?’蚿曰:

  • 妆半面

    源见“徐妃半面妆”。形容花朵半含半露的姿态。宋舒亶《蝶恋花.置酒别公度座间探题得梅》词:“仿佛临风妆半面,冰帘斜卷谁庭院?”

  • 朝菌羡蟪蛄

    源见“蟪蛄疑春秋”。形容人孤陋寡闻。明袁宏道《大游仙诗》:“朝菌羡蟪蛄,既为物所诮。”

  • 金莲

    源见“金莲步”。指女子娇媚动人的步态。唐李商隐《南朝》诗:“谁言琼树朝朝见,不及金莲步步来。”亦指女子的纤足。唐吴融《和韩致光侍郎无题》之二:“玉箸和妆裛,金莲逐步新。”《醒世恒言.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

  • 一误再误

    《宋史.魏王廷美传》:“他日,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,普曰:‘太祖已误,陛下岂容再误邪?’”后谓屡犯错误为“一误再误”,亦谓不容许再犯错误为“一误岂容再误”。并列 屡犯错误,或屡次耽误。语本《宋史·

  • 壶中仙家

    同“壶中客”。唐李商隐《题道静院写真存焉》诗:“壶中别有仙家日,岭上犹多隐士云。”

  • 生裴秀

    《晋书.裴秀传》:“裴秀,字季彦,河东闻喜人也。……秀少好学,有风操,八岁能属文。叔父徽有盛名,宾客甚众。秀年十余岁,有诣徽者,出则过秀。然秀母贱,嫡母宣氏不之礼,尝使进馔於客,见者皆为之起。秀母曰:

  • 三春晖

    源见“寸草春晖”。指春天的阳光。比喻母爱。亦喻深厚的恩情。《诗刊》1977年6期:“何当得报三春晖,献给恩人毛泽东。”【词语三春晖】   汉语大词典:三春晖

  • 穆生谢病

    同“穆逃楚难”。元朱希晦《秋兴》诗:“穆生谢病先辞楚,张翰知机远忆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