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广开言路

广开言路

喻指集思广益,听取不同意见。来历,(?一133年)字伯珍,东汉大臣。汉安帝延光二年(124年),因听信臣下谗言,废太子刘保为济阴王,来历以长公主之子与群臣上疏为太子辩诬,使得安帝极为不满。下诏斥责来历等上疏诸臣:“不识大典”,“与群小共为晔”,“外见忠直而内希后福,饰邪违义,岂事君之礼?”不久,下令将来历兄弟免官回家,不许其母入宫。当时不少人都替他捏着一把汗。安帝死后,经过一场宫廷政变,济阴王刘保即位,是为顺帝。来历亦以当年为太子辩诬而时来运转,仕至车骑将军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15第591页《来历传》载汉安帝为太子辩诬诸臣下诏曰:“朝庭广开言事之路,故且一切假贷;若怀迷不反,当显明刑书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二首之二》:“虽陛下广开言路,无所讳忌,而台谏所击不过先朝之人,所非不过先朝之法,正是以水济水,臣窃忧之。” 明·俞汝楫《礼部志略·六五·建言》载礼部尚书李志刚上言:“皇上即位以来,悉遂成宪,广开言路,博采群谋,凡有可行,无不听纳。”


述宾 言路:进言的途径。尽量给人们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。语本《后汉书·来历传》:“朝廷广开言事之路,故且一切假贷。”《官场现形记》36回:“现在朝廷~,昨儿新下上谕,内务府人员可以保荐御史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治理。→从谏如流从善如流 明目达聪 ↔闭目塞听 一手遮天


【词语广开言路】  成语:广开言路汉语词典:广开言路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印斗大

    同“金印如斗”。宋辛弃疾《西江月.为范南伯寿》词:“留君一醉意如何?金印明年斗大。”

  • 葵丘之会

    《左传.僖公九年》:“秋,齐侯盟诸侯于葵丘,曰:‘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’……”春秋时鲁僖公九年,齐桓公在葵丘与诸侯为盟,谁推为盟主。后因用为诸侯会盟之典。宋.李清照《上枢密韩公、工部尚书

  • 怀刺示孔融

    参见:大儿轻孔融

  • 班氏庐

    同“班生庐”。唐张九龄《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》诗:“林隔王公舆,云迷班氏庐。”【词语班氏庐】   汉语大词典:班氏庐

  • 千金求骏骨

    同“千金市骏”。明 镏绩《画马》诗:“闻道千金求骏骨,不应龙种在人间。”

  • 悠悠万事,唯此为大

    悠悠:众多貌。 强调某事是压倒一切的大事。语出《后汉书.李固传》:“悠悠万事,唯此为大。国之兴衰,在此一举。”唐乐群《切莫“海本位”》(《光明日报》1993年2月15日):“教师下海了,作家下海了,

  • 桑下僧

    源见“三宿恋”。借指对事物爱恋之人。宋朱松《梅花》诗:“昔如梦中蝶,今学桑下僧。”

  • 仁寿镜

    晋.陆机《与弟云书》:“仁寿殿前,有大方铜镜,高五尺馀,广三尺二寸,立着庭中,向之便写人形体了了,亦怪也。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一七引)三国时,魏仁寿殿中有大铜镜,称仁寿镜,当时视为新奇的宝物。后用为

  • 谏猎

    《汉书.扬雄传上》:汉成帝“羽猎,雄从。”雄以为“尚泰奢丽夸诩,非尧、舜、成汤、文王三驱之意也。又恐后世复修前好,不折中以泉台,故聊因《校猎赋》以讽。”西汉文士扬雄曾以《校猎赋》来进谏皇帝狩猎。后遂用

  • 袭六为七

    汉司马相如作《封禅文》,奏请武帝重作《春秋》而为一经,继旧六经成为七经。司马相如《封禅文》:“犹兼正列其义,祓饰阙文,作春秋一艺。将袭旧六为七,摅之无穷。”祓:除。祓饰:除去旧事,更饰新文。袭: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