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师出无名

师出无名

源见“师出有名”。又《汉书.高帝纪上》:“兵出无名,事故不成。”谓出兵无正当理由。南朝 陈徐陵《为陈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》:“辱告承上党殿下及匹娄领军应来江右,师出无名,此是何义?”


主谓 师,军队。名,理由。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。也指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。语本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君王讨敝邑之罪,又矜而赦之,师与有无名乎。”清·李渔《玉搔头·逆气》:“所虑者~,难以号令天下。”△贬义。 多用于为人处事方面。↔师出有名 师直为壮。也作“兵出无名”、“出师无名”。


解释师:军队。本来表示出兵但无正当的理由。后来也表示行事而没有正当的理由。

出处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兵出无名,事故不成。”

汉高祖二年(公元前205年),正值楚汉相争之时。这年三月,汉王刘邦从临晋渡过黄河,魏王豹投降,率兵跟从汉王。随后,刘邦又攻下河内,设立了河内郡。紧接着,陈平又离开项羽归降汉王。汉王与陈平谈话,非常高兴,让他做了自己的陪乘,来监督各位将领。汉王又率军南渡黄河,到达洛阳,新城三老董公拦住汉王说:“我听说‘顺行德义者昌盛,违背德义者灭亡’,‘军队出征但没有正当的理由,军事行动就不会成功’,所以说‘指明他是逆贼,敌人才可以征服’。项羽行事暴虐无道,流放杀死他的君主,为天下人所怨。仁爱不靠武勇,正义不靠暴力,汉王三军将士,应当为义帝穿孝服,并晓谕诸侯,为了替义帝报仇才东伐项羽。这样一来,四海之内无不仰慕汉王您的德义。”汉王说:“太好了。不是您我还听不到这些高见。”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,袒露左臂大哭,公祭三天,通告诸侯愿意和他们一起讨伐项羽。

由于刘邦出师有名,争取到了各路诸侯的支持,为最终战败项羽打下了基础。

反义师出有名

例句

师出无名的事得不到群众的支持,是注定不能成功的。


【词语师出无名】  成语:师出无名汉语词典:师出无名

猜你喜欢

  • 杨恽生行乐

    源见“南山种豆”。称人生要自得其乐。宋刘弇《江馆》诗之三:“饱闻杨恽生行乐,懒赋张衡我所思。”

  • 面壁

    《五灯会元》卷一“东土祖师”:“寓止于嵩山少林寺,面壁而坐,终日默然,人莫之测,谓之壁观婆罗门。”“面壁”本是佛教用语,原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,后引申用指钻研功夫,称人造诣精深技艺纯熟叫做“面壁功深”。

  • 和癖

    同“钱癖”。清 刘嗣琯《沁园春.金钱花》词:“自来和癖谁怜,算折得群芳胜得仙。”

  • 淡若水

    《庄子.山木》:“且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君子淡以亲,小人甘以绝。”晋.郭向注:“无利故淡,道合故亲。”庄子以君子之交淡若水来形容交友不因利,道同志合为高尚之意。后遂用为道义之交的典故。唐.

  • 缧绁

    缧,古代拘系犯人用的黑色大绳索。绁,系。后多以“缧绁”指代囚禁。《史记.管晏列传》:“越石父贤在缧绁中。”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!”亦作“累绁”。【词语缧绁】  成语:缧绁汉语大

  • 刘讼石中书

    《汉书.刘向传》:“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,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。四人同心辅政,患苦外戚许、史在位放纵,而中书宦官弘恭、石显弄权。望之、堪、更生议,欲白罢退之。未白而语泄,遂为许、史及恭、显所谮诉,堪、更

  • 誓骨

    《淮南子.齐俗训》:“故胡人弹骨,越人契臂,中国歃血也,所由各异,其于信一也。”高诱注:“胡人之盟约,置酒人头骨中,饮以相诅。”后因以“誓骨”指订立盟约,表示决心。康有为《上清帝第五书》:“无有结缨誓

  • 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

    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语出《礼记.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郑玄注:“学则睹己行之所短,教则见己道之

  • 笙歌归院落,灯火下楼台

    笙歌:吹笙伴歌。院落:庭院。 一派笙歌伴送回院,辉煌灯烛徐下楼台。 形容豪家晚宴散场的景象。语出唐.白居易《宴散》:“笙歌归院落,灯火下楼台。”宋.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晏元献公喜评诗。尝曰:‘

  • 雨云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谓男女欢会。唐方干《赠美人》诗之一:“才会雨云须别去,语惭不及琵琶槽。”明 无心子《金雀记.投崖》:“我似楚襄王,体貌多才俊。暮暮朝朝,与你会雨云。”【词语雨云】   汉语大词典: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