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寿王议鼎

寿王议鼎

汉书.吾丘寿王传》:“及分阴得宝鼎,武帝嘉之,荐见宗庙,臧于甘泉宫。群臣皆上寿贺曰:‘陛下得周鼎。’寿王独曰非周鼎。上闻之,召而问之,曰:‘今朕得周鼎,群臣皆以为然,寿王独以为非,何也?有说则可,无说则死。’寿王对曰:‘臣安敢无说!臣闻周德始乎后稷……上天报应,鼎为周出,故名曰周鼎。今汉自高祖继周,亦昭德显行,布恩施惠,六合和同。……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,此天之所以与汉,乃汉宝,非周宝也。’上曰:‘善。”

传说,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之宝,视为王朝的象征,汉代得鼎,吾丘寿王为宏扬汉德,故称之为“汉鼎”,因而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许。

唐.李瀚《蒙求》:“寿王议鼎,杜林駮尧(见本条注)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各尊所闻,各行所知

    尊:一作“遵”,遵从。 各人遵照所听到的从事,各人根据所知道的实行。语本《汉书.董仲舒传》:“仲舒对曰:‘曾子曰:尊其所闻,则高明矣;行其所知,则光大矣。高明光大,不在于它,在乎加之意而已。’”宋祁

  • 缑山驾

    源见“王乔控鹤”。借指仙驾。唐权德舆《赠文敬太子挽歌词》之二:“还似缑山驾,飘飘向碧虚。”

  • 事与心违

    同“事与愿违”。宋 欧阳修《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》诗:“貌先年老因忧国,事与心违始乞身。”清 陈维崧《金菊对芙蓉.姜学在扫墓归过访》词:“相逢暗惹平生恨,西州路,事与心违。”见“事与愿违”。宋·欧

  • 解狐荐仇

    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下》:“解狐荐其仇于简主(赵简子,名鞅,春秋后期晋大夫,实为晋国执政者)以为相。其仇以为幸且释己也,乃因往拜谢。狐乃引弓迎而射之,曰:‘夫荐汝,公也,以汝能当之也。夫仇汝,吾私怨也,

  • 不知其人视其友

    见〔欲知其人视其友〕。

  • 过车

    源见“斗酒只鸡”。谓过墓致祭或致敬。宋王十朋《刘府君挽词》之二:“剡水凄凉回棹速,毌丘恸哭过车凶。发扬门户胜他族,深羡公家有蔡邕。”清陈确《雒蜀论》:“尔日京师为之罢市,无不鬻衣以致奠,巷哭以过车。”

  • 梗泛萍漂

    源见“土偶桃梗”。喻漂泊无定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哭主》:“经几番凶恶战斗,怎免得梗泛萍漂?”【词语梗泛萍漂】  成语:梗泛萍漂汉语大词典:梗泛萍漂

  • 天女支机

    源见“乘槎”。指传说中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。清 丘逢甲《三叠〈秋怀〉韵》之二:“海神连弩邀秦辇,天女支机落汉槎。”

  • 梦龄增寿

    《礼记.文王世子》:“文王谓武王曰:‘女何梦矣?’武王对曰:‘梦帝与我九龄。’”古代传说,周武王曾梦见天帝为他增寿九年。此事称为“梦龄”,也称“九龄之梦”。后因用为祝人长寿之典。《文苑英华》卷五六九唐

  • 应变将略,非其所长

    将帅的应变能力和韬略,不是他的特长。 原指《三国志》作者陈寿对诸葛亮所下的评语。 后亦泛指人不具将才。语出《三国志.蜀志.诸葛亮传.评》:“可谓识治之良才,管萧之亚匹矣。然连年动众,未能成功,盖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