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两部鼓吹”。指南朝 齐孔稚珪把蛙鸣当作两部鼓吹。表现了淡于名利悠闲自适之情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稚珪蛙鸣,彦伦鹤怨。”
即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”。形容一个人一举一动,所作所为,都不能离开人们耳目的监察,应该谨慎。《礼记.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”【词语十目十手】 成语:十目十手汉语大词典:十目十手
搭上千里长棚,大摆筵席,也终有酒阑人散的时候。 明清熟语。比喻好景不常,人总要离散。语出《金瓶梅》八〇回:“俺妈说人已是死了,你我院中人守不得这样贞节!自古千里长棚,没有不散的筵席。”《红楼梦》二六
源见“绛帐”。指马融讲授的儒家经书。泛指老师传授的经典。清赵执信《夜抵常熟宿揽秀东轩》诗:“马公礼乐空相付,陆氏田园已尽荒。”
源见“响遏行云”。形容歌声嘹亮动听。前蜀魏承班《玉楼春》词:“声声清迥遏行云,寂寂画梁尘暗起。”【词语遏行云】 汉语大词典:遏行云
蓼菜排列成行,比喻可以治小而不能治大。《淮南子.泰族训》:“夫彻于一事,察于一辞,审于一技,可以曲说,而未可广应也。蓼菜成行,甂瓯有提,秤薪而爨,数米而炊,可以治小而未可治大也。”甂( ㄆㄧㄢ pi
源见“酒漉纱巾”。用头巾滤酒。宋陆游《立春前后连日风雨》诗:“手抄书半淡,巾漉酒微浑。”元 陈草庵《山坡羊》曲:“黄花恰正开时候,篱下自教巾漉酒。功,也罢乎!名,也罢乎!”
同“一定不易”。清李渔《闲情偶寄.词曲》:“至于填词一道,则句之长短,字之多寡,声之平、上、去、入,韵之清、浊、阴、阳,皆有一定不移之格。”《老残游记》十回:“然究竟半个明的,半个暗的,是一定不移的道
《文选》卷二张衡《西京赋》唐.李善注引《西京杂记》:“东海人黄公,少时能幻,制蛇御虎,常佩赤刀。及衰老,饮酒过渡,有白虎见于东海,黄公以赤刀往厌之,术不行,遂为虎食。”赤刀,宝刀;厌,按捺。东海黄公能
三国魏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心不耐烦,而官事鞅掌,万机缠其心,世故繁其虑,七不堪也。”鞅掌:事务烦杂的样子。意思说不能承受烦剧的事务。后多用来形容急躁而没有耐心。《宋书.庚炳之传》:“炳之为人,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