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始终如一

始终如一

从开始到最后都一样,没有变化。形容能坚持到底。封隆之(485-545年),字祖裔,渤海蓨tiáo)(今河北景县)人,性情宽厚,高欢执政,四次出任侍中,累迁吏部尚书,左仆射等显官。常出奇谋妙算,克敌致胜。死后,高欢很悲伤,为他追加官职,谥号“宣懿”,并对司马子如说:“封公积德业,行仁义之事,性情通达。自从跟随我以来,勤勤恳恳,意志坚定,二十多年了,一直如此,没有改变。正因为他忠信可以使人信赖,我才把后事托付给他。”

【出典】:

北齐书·封隆之传》卷21,303页:“(高祖)顾谓冀州行事司马子如曰:‘封公积德履仁,体通性达,自出纳军国,垂二十年,契阔坚虞,始终如一。以其忠信可凭,方以后事托之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秦纪一·昭襄王五十二年》:“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,慎终如始,始终如一,夫是之谓大吉。” 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·隆友道》:“既至燕寓于公囚所侧进,日以美馔馈,凡三载,始终如一。”


偏正 从始到终都一样。形容坚持到底。语出《荀子·议兵》:“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,慎终如始,终始如一,夫是之谓大吉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许寿裳》:“虽无赫赫之勋,而治事甚勤,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为人处事方面。→善始善终 全始全终 始终不渝 ↔有始无终 朝令夕改反复无常。也作“始终若一”、“终始若一”。


【词语始终如一】  成语:始终如一汉语词典:始终如一

猜你喜欢

  • 彩衣

    同“彩衣娱亲”。宋沈遘《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》:“还家昼锦乐,拜寿彩衣荣。”【词语彩衣】   汉语大词典:彩衣

  • 猿鹤

    源见“北山移文”。借指隐逸之士。清方文《饮从兄搢公民部》诗:“猿鹤岂无干禄意,江关只恐厌人稠。”同“猿鹤沙虫”。清孙致弥《同晙思大年访华天御先生》诗:“沧桑廿载衣冠在,猿鹤三军事业非。”亦指君子。北周

  • 白面书生

    指年轻识浅,只会读书本而无实际经验的文弱书生。有时也泛指面容清秀的读书人。沈庆之(386-465年)南朝宋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,字弘先,少时勇闻乡里,文帝、孝武帝时,多次镇压汉沔群蛮,削平统治集团

  • 选青钱

    源见“青钱万选”。谓选取文才出众之士。明邵灿《香囊记.讲学》:“刺股悬梁志亦坚,文章亦可选青钱。”

  • 鹏程九万

    同“鹏程万里”。宋赵长卿《瑞鹤仙.张宰生辰》词:“鹏程九万,摩空展,垂天翼。”

  • 王俭府

    源见“莲幕”。借称幕府。唐李商隐《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》:“芙蓉王俭府,杨柳亚夫营。”

  • 歌绕夜梁

    同“歌声绕梁”。唐罗隐《商於驿楼东望有感》诗:“歌绕夜梁珠宛转,舞娇春席雪朦胧。”

  • 窃钩者诛,窃国者侯;侯之门,仁义存

    钩:古人腰带环。 偷衣带环的小偷要杀头,而窃国大盗却成了王侯;王侯的门庭,也就存在着仁义。 形容法律的极端不公平。语出《庄子.胠箧》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。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。”《史记.游侠

  • 湘皋佩解

    源见“汉皋解佩”。借指传情赠送信物。亦比喻采莲。宋张炎《水龙吟.白莲》词:“隔浦相逢,偶然倾盖,似传心素。怕湘皋佩解,绿云十里,卷西风去。”

  • 赠宝刀

    同“赠虔刀”。唐李白《赠华州王司士》诗:“知君先负庙堂器,今日还须赠宝刀。”【词语赠宝刀】   汉语大词典:赠宝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