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〔二老者,天下之大老也〕。
休,吉庆,美善,福禄;戚,忧愁,悲伤。休戚与共:比喻与人同患难,共安乐,感情息息相通。春秋时期,晋襄公曾孙姬周成人后,根据晋献公以来国内不留群公子的规定而去洛阳,在周大夫单襄公手下当家臣。他年纪虽小,
同“曲突谋”。清王闿运《独行谣三十章赠示邓辅纶》诗:“乡使并全力,武宣扫无馀。置此曲突计,焦头赏曾胡。”
源见“牛衣对泣”。指因家境贫寒而伤心悲泣。唐李峤《被》诗:“光逸偷眠稳,王章泣恨长。”
言:思:助词。 永远遵循孝道。语出《诗.大雅。下武》:“永言孝思,孝思维则。”晋.潘岳《藉田赋》:“念兹在兹,永言孝思。”唐.韩休《梁宣帝明帝二陵碑》:“永言孝思,式是前烈。”
《史记.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〔驺衍〕如燕,昭王拥彗先驱,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,筑碣石宫,身亲往师之。”后借以指集贤之所。唐李商隐《五言四十韵诗》之二:“感激淮山馆,优游碣石宫。”明 茅平仲《金台怀古》词:
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七:“太公为灌坛令,武王梦妇人当道夜哭,问之,曰:‘吾是东海神女,嫁于西海神童。今灌坛令当道,废我行。我行必有大风雨,而太公有德,吾不敢以暴风雨过,是毁君德。’武王明日召太公,三日三
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“谢公道豫章(谢鲲字幼舆,因曾为豫章太守故称)若遇七贤(三国魏末阮籍、嵇康、山涛、向秀、阮咸、王戎、刘伶相与友好,常宴集于竹林之内,时人号为“竹林七贤”。见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),必自
南朝宋.刘义庆《幽冥录》:“海陵人黄寻,先居家单贫,常因大风雨散钱飞至其家,钱来触篱援,误落在余处,皆拾而得之。寻巨富,钱至数千万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二七引)。此事又见《太平广记.黄寻》,出《五行记
源见“击壤歌”。又《庄子.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知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。”原谓人民吃得饱,有余闲游戏。后以“击壤鼓腹”称颂太平盛世。《续资治通鉴.宋仁宗景祐三年》:“为致治之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