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大风歌

大风歌

此歌是汉高祖刘邦表达渴望安邦治国之情怀。后以此典比喻帝王创业和渴望安邦治国的豪情壮志。刘邦(前256——前195年),字季,沛(今江苏沛县)人。初为泗水亭(今江苏沛县东)长。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,陈胜起义,刘邦在沛吏萧何、曹参等支持下,起兵响应,称沛公。陈胜死,刘邦与项羽领导之起义军同为反秦主力。前206年,刘邦率军攻入秦都咸阳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),推翻秦朝统治,废秦严刑苛法,约法三章,甚得民心。同年,项羽入关,刘邦被封为汉王。不久,项羽与刘邦展开“楚、汉战争”。前202年,刘邦击败项羽,即皇帝位,建立了西汉。他继承秦制,实行中央集权,先后灭韩信、彭越、英布等异姓诸侯王;迁六国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,以便控制;实行重农抑商、与民休息、轻徭薄赋、释放奴婢、复员士卒等政策;修改秦律,制定《汉律》九章;定军法、历法、度量衡。前195年,刘邦率军打垮英布之军队后,回京路过故乡沛县,在沛宫大宴家乡父老亲旧,并挑选了120名沛县儿童,教他们唱歌,喝酒高兴的时候,刘邦弹拨筑(乐器)的弦,唱起自编之歌词:“大风卷起啊白云飞扬,皇威普及海内啊我衣锦还乡,从哪里得到勇猛将士啊守卫祖国的四面八方!”刘邦叫儿童们跟着学唱,他又跳起舞来,感慨伤心,流下数行热泪。此典又作“歌大风”、“大风诗”、“沛歌风”、“海内风”、“猛士歌”、“猛士大风歌”、“歌风”、“歌沛邑”、“唱大风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《高祖本纪》389页:“高祖还归,过沛,留。置酒沛宫,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,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,教之歌。酒酣(hān鼾,喝酒高兴),高祖击筑(古代弹拨乐器,十三弦,左手按弦,右手拿竹尺击弦发音),自为歌诗曰:‘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’令儿皆和习之。高祖乃起舞,慷慨伤怀,泣数行下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汉高祖置酒沛公赞》:“虽欣入沛,方念移丰。酒酣自舞,先歌大风。” 唐·李世民《唐功成庆善乐舞辞》:“共乐还谁宴,欢此大风诗。” 李世民《过旧宅二首》之二:“八表文同轨,无劳歌大风。” 唐·杜甫《伤春》:“得无中夜舞,谁忆大风歌。” 宋·陆游《夜酌》:“鸣檐社公雨,卷野沛歌风。” 元·刘因《白沟》:“幽燕不照中天月,丰沛空歌海内风。” 明·陶望龄《沛县过高帝庙》:“云归尚识真人气,风起犹传猛士歌。” 清·杨潮观《新丰店马周独酌》:“只听那猛士大风歌,他全不要诗书王佐。” 清·翁照《咏史》:“而胡丰沛游,歌风起激越。” 清·彭桂《和楚人李人鹄阎古古先生》:“空想大风歌沛邑,只余落日吊彭城。” 董必武《感时杂咏》:“欲守四方歌大风,飞鸟未尽先藏弓。” 朱德《赠友人》:“北华恢复赖群雄,猛士如云唱大风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还归,过沛,留。置酒沛宫,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,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,教之歌。酒酣,高祖击筑,自为歌诗曰:‘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’令儿皆和习之。高祖乃起舞,慷慨伤怀,泣数行下。”

【今译】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,回到故乡沛县。他在沛宫设酒大宴家乡父老亲旧,并挑选了一百二十名沛县少年,教他们唱歌。时至酒酣,高祖击筑,高唱一曲自写的歌:“大风起啊云飞扬,威加四海啊归故乡,哪得勇士啊守四方!”又令少年习唱。高祖起舞,慷慨伤怀,不禁泣下。后人称此歌为“大风歌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帝王创业; 或表现慷慨豪迈,渴望安邦治国的情怀。

【典形】 大风歌、大风诗、歌大风、歌风、歌沛邑、海内风、猛士大风歌、猛士歌、沛歌风、唱大风、歌词继大风、忆大风、歌汉士。

【示例】

〔大风歌〕 唐·杜甫《伤春》:“得无中夜舞,谁忆大风歌。”

〔大风诗〕 唐·李世民《唐功成庆善乐舞辞》:“共乐还谯宴,欢此大风诗。”

〔歌大风〕 北周·庾信《汉高祖置酒沛公赞》:“虽欣入沛,方念移丰。酒酣自舞,先歌大风。”

〔歌风〕 清·翁照《咏史》:“而胡丰沛游,歌风起激越。”

〔歌沛邑〕 清·彭桂《和楚人李人鹄阎古古先生》:“空想大风歌沛邑,只余落日吊彭城。”

〔海内风〕 元·刘因 《白沟》:“幽燕不照中天月,丰沛空歌海内风。”

〔猛士大风歌〕 清·杨潮观《新丰店马周独酌》:“只听那猛士大风歌,他全不要诗书王佐。”

〔猛士歌〕 明·陶望龄《沛县过高帝庙》:“云归尚识真人气,风起犹传猛士歌。”

〔沛歌风〕 宋·陆游《夜酌》:“鸣檐社公雨,卷野沛歌风。”


【词语大风歌】   汉语词典:大风歌

猜你喜欢

  • 识履

    源见“郑履”。指君王熟知的重臣。北周庾信《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》:“畴昔之邑,今兹成姓。识履传风,参舆留庆。”【词语识履】   汉语大词典:识履

  • 落下历数

    《汉书.律历志上》:“愿募治历者,更造密度,各自增减,以造汉《太初历》。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可、酒泉候宜君、侍郎尊及与民间治历者,凡二十余人,方士唐都、巴郡落下闳与焉。都分天部,而闳运算转历。其法以

  • 旁观者审,当局者迷

    旁观的看得清,当事者反而迷乱。审:明辨。亦作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。清代翟灏《通俗编.政治.旁观者清当局者迷》:“《盐铁论》:‘从旁议者易是,其当局则乱。’”《旧唐书.元行冲传》,“当局称迷,旁观见审

  • 逝波

    同“逝川”。南朝 梁萧子范《夏夜独坐》诗:“一伤年志罢,长嗟逝波速。”【词语逝波】   汉语大词典:逝波

  • 张公子

    《汉书.外戚传下.孝成赵皇后传》:“孝成赵皇后,本长安宫人。……及壮,属阳阿主家,学歌舞,号曰‘飞燕’。成帝尝微行出,过阳阿主,作乐。上见飞燕而说之。”“先是有童谣曰:‘燕燕,尾涏涏,张公子,时相见。

  • 元白

    源见“我白君元”。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。明 许时泉《同甲会》诗:“虽文如元 白,武若李 郭,亦不能忘此脂粉气。”亦泛指诗友。骆鹏《寄怀师农》诗:“元 白卜邻曾有约,太平身世渺难期。”【词语元白】  

  • 干父

    同“干父之蛊”。宋苏辙《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》:“迟年最长二十六,已能干父穷愁里。”【词语干父】   汉语大词典:干父

  • 延陵

    同“延陵子”。《史记.吴太伯世家》:“季札封于延陵。”故以“延陵”借指季札。汉王粲《赠文叔良》诗:“延陵有作,侨 肸是与。”宋范仲淹《吴岩寺》诗:“唯有延陵逃遁去,清名高节老乾坤。”【词语延陵】   

  • 遗石

    《旧唐书.薛元超传》:“中书省有一盘石,初,道衡(薛元超的祖父)为内史侍郎,尝踞而草制,元超每见此石,未尝不泫然流涕。”后因以“遗石”为典,表示对祖父的怀念之情。清顾炎武《金陵杂诗》:“侍郎遗石在,过

  • 高冠博带

    戴着高大的帽子,系着宽阔的衣带。形容儒生的装束,或指穿着礼服。《墨子.公孟》:“昔者齐桓公,高冠博带,金剑木盾,以治其国。”亦作“蛾冠博带”。元.关汉卿《谢天香》一折:“恰才耆卿说道好觑谢氏,必定是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