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香
东汉.应劭《汉官仪》:“尚书郎奏事明光殿,省中皆胡粉涂壁,其边以丹漆地,故曰丹墀。尚书郎含鸡舌香,伏其下奏事。”(据《汉学堂丛书》本)
汉时制度,尚书台尚书郎上朝奏事时,口中须含鸡舌香,这是为了使说话时气味芬芳。后用为咏郎官之典。
唐.杜甫《西阁二首》其二诗:“不道含香贱,其如镊白休。”唐.杜甫《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》其一诗:“翛然欲下阴山雪,不去非无汉署香。”唐.姚合《寄右史李定言》诗:“才归龙尾含鸡舌,更立螭头运兔毫。”
【词语含香】 汉语词典:含香
东汉.应劭《汉官仪》:“尚书郎奏事明光殿,省中皆胡粉涂壁,其边以丹漆地,故曰丹墀。尚书郎含鸡舌香,伏其下奏事。”(据《汉学堂丛书》本)
汉时制度,尚书台尚书郎上朝奏事时,口中须含鸡舌香,这是为了使说话时气味芬芳。后用为咏郎官之典。
唐.杜甫《西阁二首》其二诗:“不道含香贱,其如镊白休。”唐.杜甫《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》其一诗:“翛然欲下阴山雪,不去非无汉署香。”唐.姚合《寄右史李定言》诗:“才归龙尾含鸡舌,更立螭头运兔毫。”
同“肤公”。汉 焦赣《易林.临之既济》:“上下顺通,奏为肤功。”茅盾《全运会印象》:“上海以略多几分占了胜利,‘延宕政策’居然克奏了肤功。”【词语肤功】 汉语大词典:肤功
同“仙棋一局”。明高启《樵》诗之二:“莫看仙人弈,归来恐烂柯。”
同“五袴谣”。唐罗隐《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》诗:“水寒不见双鱼信,风便唯闻五袴讴。”【词语五袴讴】 汉语大词典:五袴讴
源见“东山丝竹”。指人到中年后常为哀乐事而感情激动。清黄遵宪《在伦敦写真志感》诗:“递增哀乐中年感,等是寻常行路人。”
源见“求友”。指志同道合的朋友。宋韩淲《醉桃源.昌甫有曲名之濯缨因和》词:“人不见,句还成。又听求友莺。”
参见:麦舟
元.脱脱等《宋史.食货志》下:“交子之法,盖有取于唐之飞钱。真宗时,张咏镇蜀,患蜀人铁钱重,不便贸易,设质剂之法,一交一缗,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。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,谓之交子,富民十六户主之。后富民赀稍
同“彩衣娱亲”。宋张孝祥《西江月.代五三弟为老母寿》词:“年年今日彩衣斑,兄弟同扶酒盏。”
穿粗布衣服,吃粗糙饭食。形容生活俭朴。王烈(约141-218年),字彦方,早年有盛名,通识治道。他办学校,救济灾民。他所居的地方民风淳厚,行人路不拾遗。诸侯都亲自前去拜访他,询问如何施政。他立志不仕,
《艺文类聚》卷六引《阚子》:“宋之愚人,得燕石于梧台之东,归而藏之以为宝。周客闻而观焉。主人斋七日,端冕玄服以发宝,革匮十重,缇巾十袭。客见之,掩口而笑曰:‘此特燕石也,其与瓦甓不殊。’”《太平御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