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屡盟,乱是用长
是用:因此。 君子屡次盟誓,乱子因此增长。 表示不以诚信为基础的盟誓毫无价值。语出《诗.小雅.巧言》:“君子屡盟,乱是用长。”汉.王符《潜夫论.交际》:“君子屡盟,乱是用长。大人之道,周而不比,微言相感,掩若同符,又焉用盟?”
是用:因此。 君子屡次盟誓,乱子因此增长。 表示不以诚信为基础的盟誓毫无价值。语出《诗.小雅.巧言》:“君子屡盟,乱是用长。”汉.王符《潜夫论.交际》:“君子屡盟,乱是用长。大人之道,周而不比,微言相感,掩若同符,又焉用盟?”
喻没有能力,但却自命不凡,狂妄自负。王莽末,马援投隗嚣,为绥德将军。时公孙述称帝于蜀。隗嚣使其出使蜀中并观其虚实。马援与公孙述原是同乡,交情不错。这次出使,原想他会以老朋友身分招待马援。岂料公孙述竟“
源见“潘舆”。旧时奉亲乘坐的板舆。借指居官迎养父母或致仕奉亲归田。宋张先《天仙子.公择将行》词:“坐治吴州成乐土,诏卷凤飞来圣语。亲舆乞得便藩归。”【词语亲舆】 汉语大词典:亲舆
源见“舜弦”。指颂扬明君惠政之歌。唐赵彦昭《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》:“茨室留皇鉴,熏歌盛有虞。”
《史记.伯夷列传》载:殷末,孤竹君二子伯夷、叔齐,反对周武王伐纣,曾扣马而谏。周代殷而有天下后,他们“义不食周粟”,隐于首阳山,采薇蕨而食,及饥且死,作歌曰:“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兮,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
指任安不趋炎附势。后以此典比喻讲信义,不朝秦暮楚。任安,荥(xíng形)阳(今河南荥阳东北)人。曾为大将军(将军最高称号,管统兵征战,掌政权,位比三公)卫青(字仲卿。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立为卫皇后)舍人(
《晋书.石勒载记下》:“脱遇光武,当并驱于中原,未知鹿死谁手。”脱:倘若。古代以中原代指中国、天下,以鹿喻指政权和帝位,所以用“中原得鹿”比喻取得天下。唐代温庭筠《过五丈原》诗:“下国卧龙空寤主,中原
同“卧雪袁安”。宋 陈德武《西江月.咏雪三调》词之二:“瓜洲谁问卧袁安,孤负新年月半。”亦指雪天因天寒而久卧。唐吴仁璧《春雪》诗:“雪霁凝光入座寒,天明犹自卧袁安。”
源见“琴高乘鲤”。指登仙之物。唐陆龟蒙《高道士》诗:“东游借得琴高鲤,骑入蓬莱清浅中。”
兵家:指用兵的人。势:情势。一作“事”。 胜利或失败是用兵的人经常遇到的事态,算不了什么。语出《旧唐书.裴度传》:“一胜一败,兵家常势。”宋.尹洙《叙燕》:“胜败兵家常势,悉内以击外,失则举所有以弃
《易.井》:“井,养而不穷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叹美井德,愈汲愈生,给养于人,无有穷已也。”后用以比喻受到别人的好处、恩惠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五八引南朝梁元帝《答刘缩求述制旨义书》:“叩而必应,已谢玄钟;汲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