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同流合污

同流合污

原作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”。原意指言行与流俗常人相同,后用来称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。孟子在批评那些好好先生时说,这种人降低自己身分,说话、办事都和流俗常人没有什么两样,在黑暗的社会里仿佛过得很舒心,平常与人相处也貌似忠厚老实,做起事来也廉洁方正。大家都喜欢他,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正确,但是与尧舜之道却是格格不入的,所以说是损害道德的大害虫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尽心》下: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,居之似忠信,行之似廉洁,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,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,故曰德之贼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宋·朱熹《答胡季随书》:“说是讲学,不如同流合污,着衣吃饭,无所用心之省事也。”


并列 流,流俗。污,指混浊的世道。原指随俗浮沉,后多指与坏人一起做坏事。语本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同乎流俗,合乎浊世。”曹靖华《飞花集》:“当然,世上所谓洁身自好,在这种情况下,不~,是一个人的风骨,是好的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自甘堕落的人。→沆瀣一气 ↔洁身自好 独善其身


解释本指随俗浮沉。后用来表示随同坏人,为非作歹。

出处孟子·尽心下》:“非之无举也,刺之无刺也;同乎流俗;合乎污世;居之似忠信,行之似廉洁;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;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,故曰德之贼也。”

孟子的弟子万章问孟子:“孔子在陈国的时候曾经说过,自己的学生志向远大但做事粗略。孔子为什么思念他这些狂放的学生呢?”孟子说:“孔子说,得不到有中正大道之人来传授,就只能结识狂放之人和洁身自好之人,因为狂放的人勇于进取,洁身自好之人有所不为。孔子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。”万章又问:“孔子所说的伪善欺世、戕害道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?”孟子说:“那种八面玲珑、四方讨好的人就是伪善欺世的人。”

万章又问:“全乡的人都说某人是个老好人,他也处处表现为一个老好人,孔子却把他看成戕害道德的人,为什么呢?”孟子说:“这种人,要批评他又举不出什么大错误,要指责他又没有可以挑剔的。他和浅薄的世俗同流,和污浊的尘世迎合,为人好像忠诚老实,行为好像廉正清洁,大家喜欢他,他也自以为是。但实际上,他完全违背了尧舜之道,所以说他是戕害道德的人。”

近义沆瀣一气

反义洁身自好

例句

对于落后的青少年如不加强思想教育,他们就可能同社会上的坏人同流合污。


【词语同流合污】  成语:同流合污汉语词典:同流合污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声琴

    同“无弦琴”。唐杜甫《过津口》诗:“瓮余不尽酒,膝有无声琴。”【词语无声琴】   汉语大词典:无声琴

  • 以碫投卵

    用砺石打鸡蛋,必然一碰就破。比喻做事一定成功。《孙子.势篇》:“兵之所加,如以碬投卵者,虚实是也。”碫( ㄉㄨㄢˋ duàn ):磨刀石。偏正 碫,砺石,磨刀石。用磨刀石打蛋。比喻以强攻弱,必定成功

  • 云台像

    同“云台画像”。唐方干《题严子陵祠》诗之一:“先生不入云台像,赢得桐江万古名。”【词语云台像】   汉语大词典:云台像

  • 虚舟任触

    《淮南子.诠言训》:“方船济乎江,有虚船从一方来,触而覆之,虽有忮心,必无怨色。有一人在其中,一谓张之,一谓歙之,再三呼而不应,必以丑声随其后,向不怒而今怒,向虚而今实也。”《淮南子》用空船不怕和别的

  • 脊令在原

    脊令,即“鹡鸰”,一种水鸟。《诗.小雅.棠棣》:“脊令在原,兄弟急难。每有良朋,况也永叹。”朱熹集注:“脊令飞则鸣,行则摇,有急难之意,故以起兴。”一说脊令在原,失其常处之所,故飞鸣求其同类。后用以说

  • 白头搔更短

    搔:抓挠。人在心绪烦乱时每用手搔头。 意谓白发稀疏,越搔越短。语出唐.杜甫《春望》: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”刘师培《左盦外集.论美术与征实之学不同》:“又唐人之诗有所谓‘白头搔更短’者,此出语之

  • 牵羊礼

    《左传.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子(子指军队)围郑……郑伯肉袒(袒胸露臂)牵羊以逆(逆,迎接)。”郑国国君袒胸露臂,牵着羊,跪行到楚军营迎接楚军,是在行牵羊礼。这是古代战败者表示愿做臣仆的一种礼节。后因以“

  • 蹈海之志

    同“蹈海之节”。晋陆机《演连珠》之四八:“是以吞纵之强,不能反蹈海之志。”偏正 投海而死的志向。《文选·陆机〈演连珠〉》:“不能反~。”△用于赴难方面。

  • 秋风鲈脍

    源见“莼羹鲈脍”。表示思乡之情,归隐之意。清尤侗《别长安》诗之八:“千载吾师张季鹰,秋风鲈脍令人兴。”

  • 笙歌绛帐

    源见“绛帐”。即马融绛帐。因其后列女乐,故称。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五十六:“孔壁微茫坠绪穷,笙歌绛帐启宗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