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各得其所

各得其所

原指各如其愿,各得所需。神农氏之时,规定中午为买卖时间,招来天下的人民,聚集天下的财货,有无互相交换,然后各自散去,各人都得到所需要的物品。后来泛指每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。

【出典】:

《易·系辞下》:“神农氏作,…··日中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货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,盖取诸噬嗑。”

【例句】:

论语·子罕》:“(子曰)吾自卫反鲁,然后乐正,《雅》、《颂》各得其所。” 《战国策·秦三》:“(蔡泽曰)富贵显荣,成理万物,万物各得其所。”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四海之内,元元之民,各得其所,天下幸甚。”


主谓 原指各人都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。后指每一事物或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。语出《易经·系辞下》:“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。”钱钟书《写在人生边上·读〈伊索寓言〉》:“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子,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。这样,彼此~,当然不会相安无事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人归宿得到好安置。→谋及庶人 鱼跃鸢飞 各得其宜 各如其意 各从其志 ↔适得其反 率兽食人


【词语各得其所】  成语:各得其所汉语词典:各得其所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德在田

    《易.乾》:“‘见龙在田’,德施普也。”后因以“龙德在田”谓恩德广被。《梁书.高祖丁贵嫔传》:“龙德在田,聿恭兹祀。”【词语龙德在田】  成语:龙德在田汉语大词典:龙德在田

  • 手足重茧

    《淮南子.修务》:“昔者楚欲攻宋,墨子闻而悼之,自鲁趍(注:同“趋”)而十日十夜,足重茧而不休息。”墨子听到楚国欲攻宋国的消息,很惊恐,于是他走了十日十夜,脚上起了几层老茧而不休息,为了劝楚放弃攻宋之

  • 五尺之童

    省称“五尺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儿童。古代的尺短,故可称“五尺之童”。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“从许子之道,则市贾不贰,国中无伪;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之或欺。”贾:同“价”。【词语五尺之童】  成语:五尺之童汉

  • 玩其碛砾不窥玉渊

    比喻习于浅近而不探求事物的奥秘。《文选.左思.吴都赋》:“玩其碛砾而不窥玉渊者,未知骊龙之所蟠也。”刘良注:“玩,习也。碛砾,浅水而有石者。玉渊,渊深而有玉也。公子所习浅近,如此水之浅近也,不知我国如

  • 食鱼

    源见“冯驩弹铗”。比喻幕宾受到重视、优待。唐方干《赠处州段郎中》诗:“德重自将天子合,情高元与世人疏。寒潭是处清连底,宾席何心望食鱼。”【词语食鱼】   汉语大词典:食鱼

  • 钟仪冠带

    源见“南冠楚囚”。象征心系故国。闽徐夤《南》诗:“钟仪冠带归心阻,蝴蝶飞园万草芳。”

  • 高自标置

    亦作“高自标树”、“高自位置”。标:标榜。置:安放。自我标榜,把自己放在很高的地位上。形容自我估价很高。刘恢,字真长,沛国相(今安徽濉溪县西北)人。少时家贫,而志向高远,深得王导器重。成人后,名声更著

  • 舜弦

    《礼记.乐记》:“昔者舜作五弦之琴,以歌《南风》。”《孔子家语.辩乐解》:“昔者舜弹五弦之琴,造《南风》之诗。其诗曰:‘南风之熏兮,可以解吾民之愠兮;南风之时兮,可以阜吾民之财兮。’”昔舜弹五弦琴,歌

  • 螳臂当辕

    见“螳臂当车”。清·里人何求《闽都别记》上:“启文曰:狂贼凶恶,毫无仁义,朝廷以百万之众不能御敌,以致横行天下,岂听我们一言之理,何异~,飞蛾投火?”【词语螳臂当辕】  成语:螳臂当辕

  • 秦封大夫

    源见“大夫松”。谓受恩知遇。唐李涉《题五松驿》诗:“人生不得如松树,却遇秦封作大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