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口吻生花

口吻生花

唐.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五引《白氏金锁》:“张祜苦吟,妻孥唤之不应,以责祜。祜曰:‘吾方口角生花,岂恤汝辈。’”

原是唐诗人张祜形容自己苦吟之乐,后用以形容吟诗得意,优美动人。


主谓 比喻吟诗得意,兴味正浓。也比喻谈吐风雅。语出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5引《白氏金锁》:“张祜苦吟,妻拏唤之不应,以责祜。祜曰:‘吾方口吻生花,岂恤汝辈?’”《镜花缘》100回:“自家做来做去,原觉得~。”△褒义。用来形容吟诗谈吐时的情态。


【词语口吻生花】  成语:口吻生花汉语词典:口吻生花

猜你喜欢

  • 酒德颂

    《文选》卷四十七晋.刘伯伦(伶)《酒德颂》:“有大人先生……止则操卮执觚,动则挈榼提壶,唯酒是务,焉知其余……无思无虑,其乐陶陶。”晋朝名士刘伶曾作《酒德颂》,咏赞饮酒之乐陶陶。后遂用为嗜酒之典。唐.

  • 倒持戈矛

    犹倒持泰阿。戈、矛,皆兵器。《新唐书.陆贽传》:“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,斯谓倒持戈矛,以鐏授寇者也。”见“倒持泰阿”。【词语倒持戈矛】  成语:倒持戈矛汉语大词典:倒持戈矛

  • 丧珮

    源见“汉皋解佩”。谓神人相悦却难以沟通交往。晋郭璞《江赋》:“感交甫之丧珮,愍神使之婴罗。”

  • 沉密寡言

    同“沉默寡言”。《宋书.徐羡之传》:“〔羡之〕沉密寡言,不以忧喜见色。”见“沉默寡言”。《宋书·徐羡之传》:“(羡之)~,不以忧喜见色。”【词语沉密寡言】  成语:沉密寡言汉语大词典:沉密寡言

  • 敛怨

    《诗.大雅.荡》:“女炰烋于中国,敛怨以为德。”后以“敛怨”谓招惹怨恨。唐陆贽《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》:“不得赊取抑配,因兹敛怨扰人。”《宋史.河渠志一》:“或物以输官,或人方在路,未及兴役,寻已罢

  • 若臂之使指

    见〔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〕。

  • 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

    唐太宗《帝范》卷四:“取法于上,仅得为中;取法于中,故为其下。”后以“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”谓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。清李渔《凰求凤.筹婚》:“古语说得好,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,要选第一等的才郎,到其间只好得

  • 相逢尽道休官好,林下何曾见一人

    休官:谓辞去官位。林下:幽僻的环境,引申指退隐的处所。何曾:何尝,几曾。用反诘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不。 人们会面时都说辞官回家好,可退隐在林下的并不曾见到一个人。 表示人们口头上清高,实则热衷于仕进

  • 螽斯之徵

    《诗.周南.螽斯》:“螽斯羽,诜诜兮,宜尔子孙,振振兮。”螽( ㄓㄨㄥ zhōng 终)斯:蝗虫,一生九十九子。诜( ㄕㄣ shēn 身)诜:和集貌。振振:盛貌,这是以螽斯之群处和集,比喻子孙

  • 作贼心虚

    《联灯会要.重显禅师》:“却顾侍者云:‘适来有人看方丈么?’侍者云:‘有。’师云:‘作贼人心虚。’”后因以“作贼心虚”谓做坏事怕人知道而内心疑惧不安。清 凤韶《凤氏经说.天子诸侯即位以殡明日》:“盖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