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反汗

反汗

汉书.刘向传》:“《易》曰:‘涣汗其大号’。言号令如汗,汗出而不反者也。今出善令,未能逾时而反,是反汗也。”以汗出不能返喻令出不能收。后以“反汗”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。唐元稹《论追制表》:“今陛下如纶之令朝降,反汗之诏夕施……臣窃恐陛下之令未能取信于朝廷,而况于取信天下乎?”郭沫若《洪波曲》九章五:“这问题在当时并没有闹出了什么,林庚白登报否认,张西曼声明反汗,倒弄得申冤者阵角零乱了。”


【词语反汗】   汉语词典:反汗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恶不悛

    《左传.隐公六年》:“善不可失,恶不可长,其陈桓公之谓乎。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。”长恶不悛,指作恶日甚,不肯悔改。《北史.宋游道传》:“长恶不悛,曾无忌讳,毁誉由己,憎恶任情。”并列 长久作恶,毫不悔改

  • 缘督以为经

    缘:顺。督:督脉。即人体后脊之中脉,脉中虚。缘督,含有顺虚而行,即顺应自然之道的意思。经:常法。 顺着自然的理路,以为常法。 古家道家主张一切顺虚而行,适应自然。语出《庄子.养生主》:“缘督以为经

  • 西南得朋

    《周易.坤卦》:“君子有攸往,先迷后得主,利,西南得朋,东北丧朋。安贞吉。”“西南得朋”是《坤卦》卦辞,意思是说往西南行可以得到朋友。后用为咏得友之典。唐.陈子昂《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》诗:“慷

  • 梁狱上书

    此典指邹阳在梁孝王的监狱里上书申辩冤屈。后以此典比喻含冤入狱;或比喻不甘屈辱,上书辩白。邹阳,齐(郡治今山东东部)人。西汉文学家。初从吴王刘濞,有《上吴王书》,劝刘濞不要起兵叛汉,刘濞不听。邹阳后去为

  • 杨氏叹交衢

    源见“杨朱泣歧路”。表示临歧送别的离情伤感。三国 魏嵇康《答二郭》诗之三:“所好亮若兹,杨氏叹交衢。”

  • 向秀归来

    源见“山阳笛”。谓返回故里思旧。前蜀韦庄《鄠杜旧居》诗之一:“阮咸贫去田园尽,向秀归来父老稀。”

  • 杜宇之魄

    同“杜魄”。晋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碧出苌弘之血,鸟生杜宇之魄。”

  • 声影

    汉王符《潜夫论.贤难》:“谚曰:‘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。’”后因以“吠形吠声”比喻不察真伪,随声附和。形,或作“影”。故以“声影”喻没有根据的谣传。清纳兰性德《金缕曲.简梁汾》词:“仕宦何妨断梗,只那将

  • 折巾角

    源见“林宗折巾”。指摹仿名士的高雅。《晋书.戴逵传》:“美西施而学其颦眉,慕有道而折其巾角。”

  • 沈腰销瘦

    同“沈约瘦”。宋赵长卿《水龙吟.江楼席上》词:“瞒他不得,诗情懒倦,沈腰销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