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半面之识

半面之识

原指过目不忘,记忆力惊人,后喻相识时间短,交情浅薄。应奉,字世叔,汝南南顿(今河南项城县)人。桓帝时先后任武陵太守,司隶校尉等职。“纠举奸违,不避豪戚,以严厉为名。”少时极聪明,记忆力十分强,据史载,应奉有一次到彭城相袁贺家去作客,适逢袁贺开门外出,就在这时他看到袁家门内有个造车的匠人露出了半张脸。几十年后,应奉在路上遇到了这个车匠,还向他打招呼,可见,应奉的记忆力是多么好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48第1607页《应奉传》注引:“奉年二十时,尝诣彭城相袁贺。贺时出行闭门,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,奉即委去。后数十年,于路见车匠,识而呼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初应进士试时,中朝无缌麻之亲,达官无半面之识。策蹇步于利足之途,张空拳于战文之物。十年之间,三登科第,名入众耳,迹升清贯,出交贤俊,入侍冕旒。始得名于文章,终得罪于文章,亦其宜也。”


见“半面之旧”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小人自姓崔名宁,与那小娘子无~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后汉书·应奉列传》注引吴·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“ (应) 奉年二十时,尝诣彭城相袁贺。贺时出行闭门,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,奉即委去。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,识而呼之。”

【今译】 后汉应奉聪明强记,他二十岁时,去彭城拜望袁贺。袁贺出门不在,造车匠人开门露出半张脸来看应奉,应奉离去。数十年后在路上遇见车匠,应奉仍认识他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记忆力好;或形容相交不深。

【典形】 半面、半面曾记、半面之旧、门间半面人、半面相看、半面新。

【示例】

〔半面〕 唐·元稹《别李三》:“半面契始终,千金比然诺。”

〔半面曾记〕 宋·姜夔《解连环》:“道郎携羽扇,那日隔帘; 半面曾记。”

〔半面之旧〕 唐·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中朝无缌麻之亲,达官无半面之旧。”

〔门间半面人〕 宋·陈师道《寄单州张朝请》:“平生天上张公子,尚记门间半面人。”


【词语半面之识】  成语:半面之识汉语词典:半面之识

猜你喜欢

  • 掌上身

    源见“掌上舞”。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。唐罗隐《赠妓云英》诗:“钟山醉别十余春,重见云英掌上身。”【词语掌上身】   汉语大词典:掌上身

  • 潢潦无源

    《孟子.离娄下》:“徐子曰:‘仲尼亟称于水,曰“水哉,水哉!”何取于水也?’孟子曰:‘源泉混混,不舍昼夜,盈科百后进,放乎四海。有本者如是,是之取尔。苟为无本,七八月之间雨集,沟浍皆盈;其涸也,可立而

  • 秦氏故侯

    源见“东陵瓜”。指故秦 东陵侯 邵平,秦亡,归隐田园。元马祖常《次无题四首韵》之二:“秦氏故侯更汉主,石家小妇嫁孙郎。”

  • 图王不成,其弊犹可以霸

    图:谋求。王:王业,古指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武王等圣君所建立的功业。弊:失败,败坏。霸:霸业,古指齐桓、晋文等霸主所建立的功业。 打算实行王业不成功,退一步还可完成霸业。 古代儒家认为“霸业”次于“

  • 紫玉如烟

    源见“紫玉化烟”。比喻梦中的幻境。清彭孙遹《玲珑四犯.却梦调元景病》词之二:“睡乡即是温柔境,有紫玉如烟相抱。”

  • 妆嫫费黛

    嫫:嫫母,古代丑女子。妆饰嫫母之类的丑女白白浪费画眉的颜料。唐代自居易《渭邨退居寄礼部崔侍郎、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》:“妆嫫徒费黛,磨甋讵成璋?”甋( ㄑㄧˋ qì 帝):砖。讵( ㄐㄩˋ jù

  • 倾柱

    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:“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维绝。”据传说古人相信天圆地方,天有柱支撑,古代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,失败后怒而撞折立柱,以致天倾复。后遂用以喻行将倾复的政权。《北

  • 龙凤呈祥

    《孔丛子.记问》:“天子布德,将致太平,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。”后以“龙凤呈祥”指吉庆之事。明汪道昆《远山戏》:“这是龙凤呈祥,请相公夫人同饮太平酒。”主谓 龙和凤象征着吉祥。明·汪道昆《远山戏》:“

  • 笔下蛟龙

    源见“怀蛟”。形容文笔出众。唐骆宾王《冒雨寻菊序》:“字中蝌蚪,竞落文河;笔下蛟龙,争投学海。”

  • 女子无才便是福

    见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。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卷3:“昔人云:‘~’。然今之闺秀,比比是矣!”【词语女子无才便是福】  成语:女子无才便是福汉语大词典:女子无才便是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