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勿忘在莒

勿忘在莒

汉.刘向《新序.杂事四》:“桓公(齐桓公,即齐公子小白,春秋时五霸之一)与管仲、鲍叔(即鲍叔牙,春秋时齐国大夫)、宁戚(宁或作‘寗’,见‘宁戚饭牛’)饮酒,桓公谓鲍叔:‘姑为寡人祝乎?’鲍叔奉酒而起曰:‘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(齐桓公为公子时,为避齐襄公之乱,曾逃居莒地。参阅‘射钩’)。使管仲无忘其束缚而从鲁也(管仲随公子纠为避齐难而逃到鲁国)。使宁子无忘其饭牛于车下也。’桓公避席再拜曰:‘寡人与二大夫皆无忘夫子之言,齐之社稷必不废矣。’此言常思困隘之时,必不骄矣。”

春秋时,齐桓公有一次与管仲、鲍叔牙、宁戚一起饮酒,席间请鲍叔牙为自己作祝词。鲍举杯祝愿桓公勿忘在莒之难,并希望管仲、宁戚不要忘记过去自己所遭受的困厄。桓公听了这番话,表示决不忘鲍叔的忠言,认为只有这样,才能使自己的国家不致衰亡。

后借用“勿忘在莒”的典故,比喻勉励人不要忘记过去的艰难困苦,以恢宏志气,自强不懈。宋苏轼《次王晋卿烟江叠嶂图》诗:“愿君终不忘在莒,乐时更赋囚山篇(唐.柳宗元有《囚山赋》,或指此)。”李纲《建炎行》:“尝胆思报吴,枕荐惩在莒。”


【词语勿忘在莒】  成语:勿忘在莒汉语词典:勿忘在莒

猜你喜欢

  • 刻木成羊

    参见:骑羊成仙

  • 争席

    《庄子.杂篇.寓言》:“阳子居(即杨子居,姓杨,名朱,字子居)南之沛(彭城,即今徐州),老聃西游于秦,邀(遇)于郊,至于梁而遇老子(梁国即汴州地方。杨朱南行,老子西游,二人邂逅相逢于梁宋之地,在郊外碰

  • 悬车告老

    汉班固《白虎通.致仕》:“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,臣以执事趋走为职,七十阳道极,耳目不聪明,跂踦之属,是以退老去避贤者……悬车,示不用也。”因以“悬车告老”指官员年老退休。《旧唐书.李百药传》:“及悬车告

  • 乌鹊南飞

    三国 魏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”后以“乌鹊南飞”感慨人生漂泊。唐刘沧《八月十五日夜玩月》诗:“中秋朗月静天河,乌鹊南飞客恨多。”【典源】 曹操《短歌行》诗:“越陌度

  • 鲁酒围邯郸

    同“鲁酒薄而邯郸围”。宋黄庭坚《观秘阁苏子美题壁》诗:“鲁酒围邯郸,老龟祸枯桑。”【典源】《庄子·胠箧》:“鲁酒薄而邯郸围,圣人生而大盗起。”唐·陆德明释文:“楚宣王朝诸侯,鲁恭公后至而酒薄,宣王怒,

  • 磨铅策蹇

    源见“铅刀一割”。磨钝刀,鞭蹇驴。谦词,比喻勉力而为。唐白居易《与陈给事书》:“可与进也,乞诸一言,小子则磨铅策蹇,骋力于进取矣。”并列 铅,指铅刀,铅质钝刀。磨快钝刀,鞭策蹇驴。比喻尽力而为。唐·白

  • 枉突徙薪

    同“曲突徙薪”。《宋书.桂阳王休范传》:“桂蠹必除,人邪必剪,枉突徙薪,何劳多力!”并列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,把柴草从灶旁搬开,以预防火灾。比喻防患于未然。《宋书·文五王传》:“桂蠹必除,人邪必剪,~,

  • 八仙过海,各使神通

    见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。《醒世姻缘传》72回:“程大姐受打不过,把在家……‘~’的本事,从头至尾,一一招供。”

  • 张翰黄花句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九晋.张季鹰(翰)《杂诗》:“暮春和气应,白日照园林。青条若总翠,黄华如散金。……讴吟何嗟及,古人可慰心。”晋.张翰《杂诗》有“黄华如散金”句,此处黄华,是指春日黄花,而非指秋菊之落英。

  • 蕉底梦

    同“蕉鹿梦”。明李东阳《江上弈棋与宝庆》诗:“蕉底梦回风雨散,橘中人老岁年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