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割肉怀归

割肉怀归

东方朔被汉武帝任命为常侍郎,很得宠幸。有一年三伏天,武帝下令赐给左右侍从官每人一份猪肉。负责御膳坊的大官丞到了天黑还不来分肉。东方朔就拔剑割下一块肉,对同僚们说:“大热天应早点回家,我这里就自己接受恩赐了。”他就把肉放在怀里带回家去了。大官丞向武帝告状。转天武帝责问东方朔:“昨天赐给猪肉,为什么不等待诏命,私自割肉而去?”东方朔脱帽叩头谢罪。武帝说:“你站起来自我检讨吧!”东方朔说:“东方朔啊,东方朔!不等待诏命就急忙接受恩赐,多么无礼啊!拔剑割肉,多么豪壮啊!割的不多,多么谦让啊!回家把肉交给妻子,又是多么规矩啊!”把武帝逗笑了,说:“让你自我检讨,竟然称赞起自己了!”又赐给一石酒,一百斤肉。后以此典形容人诙谐善言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5《东方朔传》2845、2846页:“上以朔为常侍郎,遂得爱幸。久之,伏日,诏赐从官肉。大官丞日晏不来,朔独拔剑割肉,谓其同官曰:‘伏日当蚤(同“早”)归,请受赐。’即怀肉去。大官奏之。朔入,上曰:‘昨赐肉,不待诏,以剑割肉而去之,何也?’朔免冠谢。上曰:‘先生起自责也。’朔再拜曰:‘朔来!朔来!受赐不待诏,何无礼也!拔剑割肉,壹何壮也!割之不多,又何廉也!归遗细君,又何仁也!’上笑曰:‘使先生自责,及反自誉!’复赐酒一石,肉百斤,归遗细君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杜甫《社日两篇》之一:“尚想东方朔,诙谐割肉归。” 宋·陆游《村饮》:“丛祠怀肉有归遗,官道横眠多醉人。” 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被公惊倒瓢泉》:“割肉怀归,先生自笑,又何其廉也!” 明·徐渭《送史靖江》:“曾见东方朔,金门割肉归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伏日,诏赐从官肉。大官丞日晏不来,朔独拔剑割肉,谓其同官曰:‘伏日当蚤归,请受赐。’即怀肉去。大官奏之。朔入,上曰:‘昨赐肉,不待诏,以剑割肉而去之,何也?’朔免冠谢。上曰:‘先生起自责也。’朔再拜曰:‘朔来! 朔来! 受赐不待诏,何无礼也! 拔剑割肉,一何壮也! 割之不多,又何廉也! 归遗细君,又何仁也!’上笑曰:‘使先生自责,乃反自誉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汉代东方朔 (字曼倩) 为常侍郎,伏日,武帝赐给从官肉。主管的大官丞到日暮还不来分肉,东方朔等不及,自己拔剑割下一块肉,对同僚们说:“伏日应当早回,我受赐了。”第二天大官丞报告了武帝。东方朔进来,武帝问他:“昨天赐肉,不等待诏命,自己割肉而去,这是为什么?”东方朔脱冠谢罪。武帝说:“你自己责备自己吧。”东方朔再拜,说:“朔来! 朔来! 受赐不待诏命,多么无礼呀! 拔剑割肉,多么豪壮呀! 割的不多,多么谦让呀! 肉交妻子,又多么规矩呀!”武帝笑道:“让你责备自己,反而夸起自己来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诙谐善言;或指节日饮食事。

【典形】 割肉、割肉怀归、金门割肉、遗细君、割肉傲公卿。

【示例】

〔割肉〕 唐·杜甫《社日》:“尚想东方朔,诙谐割肉归。”

〔割肉怀归〕 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用瓢泉韵》:“割肉怀归,先生自笑,又何廉也。”

〔金门割肉〕 明·徐渭《送史靖江》:“曾见东方朔,金门割肉归。”

〔遗细君〕 清·钱廉益《婺归以酒炙饷韩兄》:“酒甜差可称欢伯,炙美真堪遗细君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阳恨

    同“山阳笛”。清袁枚《琵琶亭吊唐蜗寄榷使》诗:“关心别有山阳恨,不听琵琶泪也流。”

  • 黄鹤悲

    《汉书.西域传下.乌孙传》:“乌孙以马千匹聘。汉元封中,遗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,以妻焉……乌孙昆莫以为右夫人……昆莫年老,语言不通,公主悲愁,自为作歌曰:‘吾家嫁我兮天一方,远托异国兮乌孙王。穹庐为室

  • 弋不射宿

    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钓而不纲,弋不射宿。”弋: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。宿:指歇宿了的鸟谓射箭的不射已归巢的鸟。元.郑德辉《㑇梅香》三折:“小生读圣贤之书,夤夜与女子相期,莫是非礼么?呸,这是赴约的风流况,

  • 铤险

    同“铤而走险”。唐王勃《九成宫颂序》:“崩林磔石,毛群无铤险之资。”清魏源《苗疆敕建傅巡抚祠碑铭》:“急而铤险,兽穷斯怒。”【词语铤险】   汉语大词典:铤险

  • 叔子风流

    《晋书.羊祜传》:“羊祜字叔子,泰山南城人也。……(祜)在军常轻裘缓带,身不被甲,铃阁之下,侍卫者不过十数人,而颇以畋渔废政。……祜出军行吴境,刈谷为粮,皆计所侵,送绢赏之。每会众江、沔游猎,常止晋地

  • 仙尉

    源见“吴市隐”。汉梅福的美称。前蜀韦庄《南昌晚眺》诗:“南昌城郭枕江烟,章水悠悠浪拍天。芳草绿遮仙尉宅,落霞红衬贾人船。”亦为县尉的誉称。唐李白《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》诗:“仙尉赵家玉,英风凌四豪。”【

  • 知几其神

    《易.系辞下》(卷四):“知几(jī细微)其神乎?君子上交不谄,下交不渎,其知几乎?几者,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原意是事物发展的趋向和吉凶,总会有细微的征兆,君子能认识和把握

  • 季伦家

    借指豪富之家。唐韩仲宣《晦日宴高氏林亭》诗: “地接安仁县,园是季伦家。” 参见:○击碎珊瑚

  • 酒八仙人

    指唐李白、贺知章、李适之,汝阳王李琎(jīn津)、崔宗之、苏晋、张旭、焦遂八人。亦作“饮中八仙”。李白(701-762年)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著名诗人。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秦安),出生于中亚碎叶城(今

  • 缺壶歌

    源见“唾壶击缺”。用为发抒壮怀的典故。金元好问《论诗》诗之三:“邺下风流在晋多,壮怀犹见缺壶歌。”【词语缺壶歌】   汉语大词典:缺壶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