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刘毅答诏

刘毅答诏

晋书.刘毅传》:“帝尝南郊,礼毕,喟然问毅曰:‘卿以朕方汉何帝也?’对曰:‘可方桓 灵。’帝曰:‘吾虽不及古人,犹克己为政。又平吴会,混一天下。方之桓 灵,其已甚乎!’对曰:‘桓 灵卖官,钱入官库,陛下卖官,钱入私门。以此言之,殆不如也。’帝大笑曰:‘桓 灵之世不闻此言。今有直臣,故不同也。’”后遂以“刘毅答诏”谓敢于谏诤。唐杜甫《暮秋枉裴道州札率尔遣兴寄呈苏涣侍御》诗:“郭钦上书见大计,刘毅答诏惊群臣。”


主谓 《晋书·刘毅传》载:“帝尝南郊,礼毕,喟然问毅曰:‘卿以朕方汉何帝也?’对曰:‘可方桓灵。’帝曰:‘吾虽不及古人,犹克己为政。又平吴会,混一天下。方之桓灵,其已甚乎!’对曰:‘桓灵卖官,钱入官库,陛下卖官,钱入私门。以此言之,殆不如也。’帝大笑曰:‘桓灵之世,不闻此言。今有直臣,故不同也。’”后因以“刘毅答诏”谓敢于直谏。唐·杜甫《暮秋枉裴道州札率尔遣兴寄呈苏涣侍郎》诗:“郭钦上书见大计,~惊群臣。”△褒义。用于表示直言进谏。


【词语刘毅答诏】  成语:刘毅答诏汉语词典:刘毅答诏

猜你喜欢

  • 眇小丈夫

    矮小的男人。《史记.孟尝君列传》:“赵人闻孟尝君贤,出观之,皆笑曰:‘始以薛公为魁然也,今视之,乃眇小丈夫耳。’孟尝君闻之,怒。客与俱者下,斫击杀数百人,遂灭一县以去。”偏正 丈夫,指男子汉。讽刺男子

  • 陶写中年

    源见“东山丝竹”。谓以音乐怡悦中年以后的性情,消愁解闷。宋范成大《临江仙》词:“陶写中年须个里,留连月扇云衣。”

  • 乱生于治

    见〔弱生于强,乱生于治〕。

  • 渴辞盗泉

    源见“不饮盗泉”。表示宁守穷困,保持清白节操。宋黄庭坚《寄晁元忠》诗:“热避恶木阴,渴辞盗泉水。”

  • 咬牙切齿

    形容愤怒到极点。《水浒传》第七十回:“只见水军头领早把张清解来。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,咬牙切齿,尽要来杀张清。”并列 切,咬紧。形容痛恨到了极点。元·孙仲章《勘头巾》2折:“为甚事~,淲得犯罪人面色如金

  • 结草衔环

    源见“结草以报”、“黄雀报”。谓感恩图报。元李行道《灰阑记》一折:“多谢大娘子,小人结草衔环,此恩必当重报。”并列 比喻感恩报德,终生不忘。语本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晋国大夫魏颗将父之遗妾改嫁,妇人之父

  • 兰神山

    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齐人徐市等上书,言海中有三神山,名曰蓬莱、方丈、瀛洲,仙人居之。”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自威、宣、燕昭,使人入海求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。此三神山者,其傅在渤海中,去人不远;患且至,则

  • 衣无二采

    见“衣不重采”。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“朝廷躬自菲薄,去绝奢饰,食不兼味,~。”

  • 半面之知

    同“半面之交”。宋郑侠《赛谢明化寺土地文》:“英人上下,举无半面之知者。”

  • 含糊两可

    见“模棱两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