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刎颈之交

刎颈之交

刎颈(wěnjǐng稳景):割脖子。交:交情。此典指廉颇和蔺(Lìn躏)相如成为如割脖子那样生死与共之好友。后以此典比喻生死与共的好朋友。战国时,赵国在赵惠文王执政下,有文臣蔺相如、武将廉颇两位大臣,即是强大秦国也很重视赵国。但蔺相如出身低微,可他在完璧归赵等重大事件中有功,赵惠文王授给蔺相如上卿(高级大官),职位在廉颇之上,廉颇很不服气,几次与蔺相如闹矛盾,蔺相如都躲避退让,他的手下人不解。蔺相如说:“以秦王那样威严,我还敢在朝堂呵斥他,侮辱他的大臣们,我即使愚笨无能,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?但我考虑到,强大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,只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呢。现在两虎互相斗争,势必不能两存。我这样做的缘故,是以国家的急难为先,而以私人的仇怨为后呢。”廉颇听到这些话,脱去上衣,露出肩臂,背上荆条,通过宾客到蔺相如家里请罪,说道:“我这个庸俗卑鄙之人,想不到将军胸怀宽阔到这种程度。”两人终于和好,结成同生死共患难之好友。此典又作“刎颈至交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1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2443页:“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曰:‘鄙贱(庸俗,卑鄙)之人,不知将军(指蔺相如官位上卿兼任将相,故称将军)宽之至此也。’卒相与欢,为刎颈之交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无名氏《闹铜台》第5折:“今在一处,结为刎颈之交,同心合意,生死相护。” 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13回:“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,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。” 清·遁庐《童子军·卖友》:“倘若将他首发,岂不是把那刎颈至交,做成一个负心贼子么?”


偏正 割脖子的交情,多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。语出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卒相与欢,为刎颈之交。”明·无名氏《闹铜台》5折:“今在一处,结为~,同心合意,生死相护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非常亲密的朋友。→患难之交 莫逆之交生死之交 ↔狐朋狗友 酒肉朋友


【词语刎颈之交】  成语:刎颈之交汉语词典:刎颈之交

猜你喜欢

  • 求传米

    源见“千斛米”。谓馈人财物求写传记。清赵翼《遣兴》诗之二:“死去知无求传米,生来不乞买山钱。”

  • 吹竽混真

    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比喻以次充好。常用为谦词。唐韩愈《和席八十二韵》:“倚玉难藏拙,吹竽久混真。坐惭空自老,江海未还身。”

  • 坐针毡

    同“如坐针毡”。鲁迅《彷徨.弟兄》:“他坐着,却似乎所坐的是针毡。”

  • 千顷陂

    《后汉书.黄宪传》:“黄宪字叔度,汝南慎阳人也。……郭林宗少游汝南,先过袁闳,不宿而退;进往从宪,累日方还。或以问林宗,林宗曰:‘奉高之器,譬诸汎滥,虽清而易挹;叔度汪汪若千顷陂,澄之不清,淆之不浊,

  • 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

    九天:古称天有九重,极言其高远。这里比喻深邃的天子住处。阊阖:宫殿的正门。衣冠:借指官宦士绅。冕旒:冕是冠冕,旒是冠前下垂的缀珠。本是皇帝戴的帽子,这里指代皇帝。 九重深邃的宫门迤逦打开,万国来朝的

  • 进锐退速

    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其进锐者,其退速。”朱熹集注:“进锐者,用心太过,其气易衰,故退速。”后因以“进锐退速”谓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亦快。宋陆游《上殿札子.己酉四月二十日》:“若夫进锐退速,能动耳目之观听

  • 斗极

    《晋书.天文志上》:“斗(北斗星)为人君之象,号令人主也。”又:“北极(北极星),北辰最尊者也。”后因以“斗极”喻指天皇或帝王。前蜀杜光庭《马尚书本命醮词》:“悬命籍于天关,系生死于斗极。”亦喻指名高

  • 蓬赖麻直

    见“蓬生麻中”。《歧路灯》63回:“若卜居相近,未必无~之幸。”【词语蓬赖麻直】  成语:蓬赖麻直汉语大词典:蓬赖麻直

  • 中副车

    同“击副车”。清顾炎武《秦皇行》:“博浪沙中中副车,沧海神人无奈何!”

  • 银样镴枪头

    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二折:“你原来‘苗而不秀’,呸,一个银样镴枪头!”秀,秀穗结实。镴,锡铝合金,白色似银而质软。镴做的枪头,表面似银好看,因质软而不能击刺。后用以比喻徒有其表,却中看不中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