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分路扬镳

分路扬镳

镳(biāo标)马勒子。扬镳,把马勒子向上提,驱马前进。指分路而行,也指双方才力相敌、各有千秋、各占地位。后又喻志趣不同,各走各的路。本于北魏拓跋志故事。拓跋志,字猛略,烈帝之后,少即历览书传,有文才、干练善辩。志任洛阳令时,曾不避强悍,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,并同入见高祖,各陈己见。李彪说,御史中尉只为太子宫门车盖退避,哪有县令与臣抗衡的道理。拓跋志说,普天之下谁不编入户籍,我是神都县令,岂能俯同众官,避让御史中尉?高祖解劝道:“你二人可分路扬镳。”出宫之后,志就与彪用尺量道,各取一半而行。于是,高祖称赞志说:“这孩子有出息!真是王孙公子,不雕自成。”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14《神元平文诸帝子孙烈传第二》363页:“志……为洛阳令,不避强御,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,俱入见,面陈得失。彪言,御史中尉避承华车盖,驻论道剑鼓,安有洛阳县令与臣抗衡。志言神乡县主,普天之下谁不编户,岂有俯同众官,[趋]避中尉?高祖曰:‘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’及出,与彪折尺量道,各取其半。高祖谓邢峦曰:‘此儿竟可,所谓王孙公子,不镂自雕。’峦曰:‘露枝霜条,故多劲节,非鸾则凤,其在本枝也。’员外郎冯俊,昭仪之弟,恃势恣挝(zhuā抓,敲打、击。)所部里正。志令主吏收系,处刑除官。由此忤旨,左迁太尉主簿。俄为从事中郎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史·文苑传序》:“梁自大同之后,雅道沦缺,渐乖典则,争驰新巧。简文、湘东启其淫放,徐陵、庾信分路扬镳。” 《南史·裴子野传》:“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《过秦》、《王命》分路扬镳。” 《隋书·文学传序》:“徐陵、庾信分路扬镳。” 唐·颜师古《汉书·叙例》:“六艺残缺,莫睹全文,各自名家,扬镳分路。”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兵部·武臣好文》:“时汪太函、王龠(yuè月)州,并称其文采,遂俨然以风雅自命。幕客郭造卿辈,尊之为元敬词宗先生,几与缙绅分道扬镳。”


见“分道扬镳”。《魏书·元志传》:“(志)为洛阳令,不避强御,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,俱入见,面陈得失……高祖曰:‘洛阳我之丰、沛,自应~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’及出,与彪折尺量道,各取其半。”


【词语分路扬镳】  成语:分路扬镳汉语词典:分路扬镳

猜你喜欢

  • 书画船

    源见“米家书画船”。泛称文人学士的船只。清钱谦益《再题奚川八景画卷》诗:“绿树长维书画船,青门频倒逢迎屣。”【词语书画船】   汉语大词典:书画船

  • 孤军独战

    见“孤军奋战”。【词语孤军独战】  成语:孤军独战

  • 游谈无根

    见〔束书不观,游谈无根〕。主谓 信口胡说,毫无根据。宋·陆九渊《语录上》:“束书不观,~。”△贬义。用于形容浮夸不实的言谈。→信口雌黄 信口开合 夸夸其谈 言而不信 言十妄九 言多失实 悠悠之谈 &#

  • 吾道非

    指孔子对子路说:难道我们的主张不对吗?后以此典形容措施主张是否有误。 子路(前542年——前480年),仲氏,名由,又字季路。鲁国卞(今山东泗水)人。孔子学生,是春秋末期儒者。他性情爽直勇敢,喜闻过,

  • 廉颇老

    源见“廉颇善饭”。慨叹将军虽然报国心切,但未得知遇。宋辛弃疾《永遇乐.京口北固亭怀古》词:“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

  • 冥椿

    同“椿灵”。南朝 齐谢朓《高松赋》:“岂榆柳之比性,指冥椿之等龄。”【词语冥椿】   汉语大词典:冥椿

  • 秦源

    同“桃花源”。借指风景胜地。唐 周弘亮《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》诗:“江亭闲望处,远近见秦源。”【词语秦源】   汉语大词典:秦源

  • 东园秘器

    东园:汉朝专造王公贵族丧葬器物的官署。秘器:棺木。后以“东园秘器”为称棺木葬具的典故。【出典】:《汉书》卷93《佞幸传·董贤传》3734页:“下至(董)贤家僮仆皆受上赐,及武库禁兵,上方珍宝。其选物上

  • 谈天衍

    《史记.荀卿列传》:“驺衍之述迂大而闳辩;奭也文具难施;淳于髡久与处,时有善言。故齐人颂曰:‘谈天衍,雕龙奭,炙毂过髡。”南朝宋.裴骃《史记集解》:“刘向《别录》曰:‘驺衍之所言,五德终始,天地广大,

  • 偃鼠饮河

    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“许由曰:‘子治天下,天下既已治也。而我犹代子,吾将为名乎?名者实之宾也。吾将为宾乎?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(偃鼠,即鼹鼠,体短胖,外形似鼠,长十余厘米)归休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