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兵不厌诈

兵不厌诈

指战争中为了取胜,在策略上有使用诡计的必要。公元前632年,晋楚发生了著名的城濮之战。战前,晋文公问狐偃,楚国军队比我们多,怎么办?狐偃献计道,我听说,讲究礼仪的君子对忠信的言行永不满足,而在战场上则要以神鬼不测的战术去打败敌人。我们只能以巧妙的计策来打败敌人了。

【出典】:

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晋文公将与楚人战,召舅犯问之,曰:‘吾将与楚人战,彼众我寡,为之奈何?’舅犯曰:‘臣闻之,繁礼君子不厌忠信,战阵之间不厌诈伪。君其诈之而已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30回:“(许)攸笑曰:‘世人皆言孟德奸雄,今果然也!’操亦笑曰:‘岂不闻兵不厌诈?’”


主谓 用兵作战可以尽量使用欺诈的策略和方法来迷惑对方。崔贵新《小院》:“高山宝淡淡一笑,‘真是~呀。’”△多用于军事方面。→兵不厌权。也作“军不厌诈”。


解释指用兵作战时当尽量使用计谋来迷惑敌人。

出处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晋文公将与楚人战,召舅犯问之,曰:‘吾将与楚人战,彼众我寡,为之奈何?’舅犯曰:‘臣闻之,繁礼君子不厌忠信,战阵之间不厌诈伪。君其诈之而已矣。’”

晋文公将和楚国人作战,召见舅犯问他,说:“我将和楚国人交战,他们人多,我们人少,该怎么办?”舅犯说:“我听说过这样的话:讲究礼节的君子,不会嫌忠信太多;打仗的时候,不会嫌欺诈伪装太多。您只要欺骗他们就行了。”后来晋文公采纳他的建议作为一时的权宜之计,用来指导晋楚城濮之战。

在决战中,晋军针对楚军中军强大、左右两翼薄弱,以及楚军统帅子玉骄傲轻敌的弱点,采取了先击其侧翼,再攻其中军的作战方针。战役一开始,晋军下军副将胥臣给驾车的战马蒙上虎皮,出其不意地首先向楚军侧翼战斗力最差的右军猛攻。楚军右翼部队以为真是老虎冲过来了,吓得纷纷后退,晋军乘胜追击,将其击败。

接着晋军又采用诱敌出击,再分割聚歼的战法对付楚军的左翼。晋军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,引车后撤,装出退却的样子。同时,晋军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战车拖拽树枝,扬起地面的尘土,假装后面的晋军也在撤退,以引诱楚军出击。楚军主帅子玉不知是计,下令左翼军追击。晋军主将先轸见楚军中了圈套,便立即指挥最精锐的中军攻击楚军左翼,同时晋军上军也回军夹攻。楚军左翼面临强大的攻击,退路又被切断,完全陷入了重围,很快也被消灭。楚军主帅子玉见左、右两军均遭失败,大势已去,下令中军迅速脱离战场,才得以保全中军。楚军战败后,向西南撤退到连谷,子玉随即被迫自杀,晋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最终胜利。

孔子后来评论说:“晋文公既知道一时的变通办法,又懂得万代的长远利益,所以他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是理所应当的。”


【词语兵不厌诈】  成语:兵不厌诈汉语词典:兵不厌诈

猜你喜欢

  • 铜臭

    《后汉书.崔寔传》:“烈时因傅母入钱五百万,得为司徒……烈于是声誉衰减。久之不自安,从容问其子钧曰:‘吾居三公,于议者何如?’钧曰:‘大人少有英称,历位卿守,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;而今登其位,天下失望。

  • 伤鸟闻弦

    同“伤禽畏弦”。宋徐铉《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》诗:“哀猿出槛心虽喜,伤鸟闻弦势易惊。”

  • 窃斧

    同“窃?”。宋苏轼《辨试馆职策问札子》之二:“然至于窃斧而知心目之可乱,于投杼而知母子之可疑,于拾煤而知圣贤之可惑。”【词语窃斧】   汉语大词典:窃斧

  • 官舍琴声

    源见“鸣琴化治”。称颂地方官善于治理政事。清方文《寄张恢生明府》诗:“民家树色书中见,官舍琴声辇下闻。”

  • 珊瑚击碎

    源见“石崇斗奢”。形容骄奢挥霍。宋杨亿《公子》诗:“珊瑚击碎牛心熟,香枣兰芳客自迷。”【典源】 《太平御览》 卷七○三引晋·裴启 《语林》 曰:“石崇与王恺争豪,晋武帝恺之甥也,每助恺,以珊瑚高二尺许

  • 人死不知心

    见〔海枯终见底,人死不知心〕。

  • 子推割股

    子推:春秋时晋国人,姓介名推。股:犬腿。汉代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十:“晋文公重耳亡……无粮,馁不能行。子推割股肉以食重耳,然后能行。”亦作介之推,事亦见《庄子.盗跖篇》。重耳:晋国公子,因国乱逃亡,经历

  • 窥宋邻家

    同“窥宋东墙”。明孟称舜《娇红记.断袖》:“嗟呀,小儿女婚姻事大,可怎生轻轻的窥宋邻家?”

  • 识微知著

    同“识微”。《新唐书.杜佑传》:“传曰:‘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’管仲有言:‘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。’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。”并列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实质与发展趋势。《新唐书·杜佑传》:

  • 臧丈

    《庄子.田子方》载:文王至臧地视察,见一丈夫钓,遂授政于臧丈人,三年而国家大治。文王问可否扩而大之,以至治理整个天下,臧丈人闻后,当夜逃遁。此为《庄子》寓言,臧丈人指姜太公。后遂以“臧丈”指姜太公。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