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,神人以和
八音:古指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八种乐器的声音。克:能。夺:失去。伦:次序。 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调和,不使它们乱了次序,那么神和人都因此而和谐。 意谓乐音和谐,可以陶冶性情。语出《书.舜典》:“诗言志,歌永言,声依永,律和声。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,神人以和。”里波《诗里诗外》(《长江日报》1992年8月13日):“诗还可以入乐。‘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,神人以和’。诗随乐起,诗便衍成了人的心声。”
八音:古指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八种乐器的声音。克:能。夺:失去。伦:次序。 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调和,不使它们乱了次序,那么神和人都因此而和谐。 意谓乐音和谐,可以陶冶性情。语出《书.舜典》:“诗言志,歌永言,声依永,律和声。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,神人以和。”里波《诗里诗外》(《长江日报》1992年8月13日):“诗还可以入乐。‘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,神人以和’。诗随乐起,诗便衍成了人的心声。”
同“湘累”。宋陈与义《晚步湖边》诗:“楚累经行地,处处余《离骚》。”【词语楚累】 汉语大词典:楚累
源见“同舟共济”。比喻在困难时利害一致,共图解救。陈翠娜《步步娇.哀东京》套曲:“想从前雄谋壮略知多少,吴越相关忍汝嘲,况一样的人祸天灾何日了!”
源见“画虎不成反类狗”。比喻好高骛远,终无成就。明陶宗仪《辍耕录.写山水诀》:“黄子久散人……画山水宗董 巨,自成一家,可入逸品。其所写山水诀,亦有理致。迩来初学小生多效之,但未有得其仿佛者,正所谓画
旧题汉.刘向《列仙传.祝鸡翁》:“祝鸡翁者,洛人也。居尸乡北山下,养鸡百余年,鸡有千余头,皆立名字。暮栖树上,昼放散之,欲引,呼名,即依呼而至。卖鸡及(鸡)子得千余万,辄置钱去,之吴作养鱼池,后升吴山
源见“一饭千金”。指别人施予的恩惠。清顾炎武《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》:“宁受少年侮,不感漂母恩。”
源见“出谷迁乔”。喻地位高升。晋桓温《荐谯元彦表》:“中华有顾瞻之哀,幽谷无迁乔之望。”
患:忧虑,怨恨。原指人才华出众,后含义发生变化,形容卖弄文采,华而不实。典出晋陆机事迹。陆机(261-303年),字士衡,吴郡吴县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,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的孙子。吴国灭亡后,居家苦读
《史记.范睢传》:“……数曰:‘为我告魏王,急持魏齐头来!’……魏其闻信陵君之初观见之,怒而自刭。赵王闻之,卒取其头予秦。”魏齐为战国时魏相,因其错疑范睢私通齐国,使范遭难,后范逃至秦国为相,并借秦国
《晋书.刘曜载记》:“(陈)安善于抚接,吉凶夷险与众同之。及其死,陇上歌之曰:‘陇上壮志有陈安,躯干虽小腹中宽,爱养将士同心肝。䯅骢父马铁瑕(锻)鞍,七尺大刀奋如湍,丈八蛇矛左右盘,十汤十决无当前……
西晋.陈寿《三国志.蜀书.法正传》:“或谓诸葛亮曰:‘法正于蜀郡太纵横,将军宜启主公,抑其威福。’亮答曰:‘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。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