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克己复礼

克己复礼

克,克制,约束:复,恢复。克己复礼,即约束并克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,使之尽量符合传统礼义规范。这是孔子提倡的儒家修养方式。颜渊向孔子问什么是仁。孔子回答道,克制自己,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,就是仁。一旦做到这些,人们就认为你达到了仁的境界。能否达到仁的境界,全在自己,而不是靠别人所能达到的。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颜渊》:“颜渊问仁。子曰:‘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,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后汉·王粲《为刘荆州与袁尚书》:“若仁君兄弟能悔前之谬,克己复礼,以从所欢,则弱者自以为强,危者自以为宁,诚欲戮力长驱,共奖王室,虽亡之日,犹存之愿;则伊周不足参,五伯不足六也。”


并列 克制、约束自己以符合礼制。语出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克己复礼为仁,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”清·高珩《〈聊斋志异〉序》:“夫人但知居仁由义,~,足为善人君子矣。”△多用于表达在社会生活中自身的行为规范。→严于律己 ↔任性妄为。也作“复礼克己”、“克己慎行”。


解释约束自我,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。

出处论语·颜渊》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

孔子的学生颜渊问孔子,什么是“仁”。孔子说:“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,就是‘仁’。一旦能约束自身使得自己的言行合乎礼,天下就归于仁了。成就‘仁’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,而不在于依赖其他人。”

颜渊接着问:“请问‘仁’的具体内容。”孔子说:“不合乎礼的不去看,不合乎礼的不去听,不合乎礼的不去说,不合乎礼的不去做。”颜渊听后,认真地说:“我虽然天资愚钝,也要奉行这些教导。”

“仁”是孔子学说的中心之一,对个人来,追求“仁”

就是追求人格的完善,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约束。“克己复礼”就是对追求“仁”的做法的凝练和总结,是儒家奉为圭臬(niè)的一项准则。

例句

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,克己复礼的人。


【词语克己复礼】  成语:克己复礼汉语词典:克己复礼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兴

    参见:曹蝇【词语不兴】   汉语大词典:不兴

  • 南郭滥竽

    见“滥竽充数”。

  • 王祥贻佩刀

    源见“吕虔刀”。喻指贵显可至的先兆。唐卢象《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》诗:“谢朓出华省,王祥贻佩刀。”

  • 吴坂骐骥

    源见“骥伏盐车”。喻指被糟蹋的才华、被埋没的人才。前蜀韦庄《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》:“吴坂嘶骐骥,岐山集凤皇。”

  • 典鹔鹴裘

    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,居贫愁懑,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,与文君为欢。”谓居贫而不惜珍贵之物换酒欢饮。后遂以形容情谊至厚,相爱至深。宋苏轼《次韵孔常父送张天觉》诗:“送君应典

  • 种杏田

    源见“董奉杏成林”。指道家修炼之处。唐钱起《过瑞龙观道士》诗:“鹤待成丹日,人寻种杏田。”

  • 碑沉汉水

    源见“杜预沉碑”。谓功勋卓著,名垂后世。唐温庭筠《中书令裴公挽歌词》之一:“铭勒燕山暮,碑沉汉水春。”

  • 吴牛喘月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引《风俗通》:“吴牛望见月则喘,彼之苦于日,见月怖喘矣。”(《风俗通》汉应劭撰)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满奋(三国魏.满伟的侄儿,晋惠帝元康年间官至尚书令、司隶校尉)畏风,在晋武帝坐,北

  • 笔则笔,削则削

    笔:指记载。削:指删除。古代文字书于竹简,删改时要用刀刮去竹上的字。 记载的记载,删除的删除。 古时形容修改文字。语出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。”林

  • 辟寒钗

    同“辟寒金”。元欧阳玄《高宗御书》诗:“君王不受辟寒钗,永巷泥金进损斋。”【词语辟寒钗】   汉语大词典:辟寒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