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偃旗息鼓

偃旗息鼓

偃:放倒。息:停止。放倒军旗,停止击鼓。指不暴露目标或停止战斗。赵云(?-229年),字子龙。常山真定(今河北正定县南)人,三国蜀名将,随蜀先主刘备征战四方,功勋卓著,封翊军将军。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刘备与曹操相拒汉中。蜀将黄忠率兵劫取曹营军粮,逾期不归,赵云遂带领几十骑前去接应,适逢曹军大至,部将张翼欲闭门拒守,赵云却命令大开营门,放倒军旗,停止击鼓。曹军惧怕中计,引兵撤退。蜀军又擂鼓呐喊,以弩射曹军,曹军自相践踏,死伤不可胜数。事后,蜀先主刘备亲至赵云营中,观看交战之处,说:“子龙一身都是胆啊!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蜀书》《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卷36第950页:“公军追至围,此时沔阳长张翼在(赵)云围内,翼欲闭门拒守,而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。公军疑云有伏兵,引去。”

【例句】:

旧唐书·裴光庭传》:“突阙受诏,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。虽偃旗息鼓,高枕有余矣。”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40回:“于是瞿太太千恩万谢,偃旗息鼓,率领众人,悄悄回省而去。” 鲁迅《两地书》73:“但先前利用过我的人,现在见我偃旗息鼓,遁迹海滨,无从再来利用,就开始攻击了。”


并列 偃,放倒。收起军旗,停止击鼓。①指军队秘密行军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:“成都既定,以云为翊军将军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云入营,更大开门,~,公军疑有伏兵,引去。”邓友梅《追赶队伍的女兵们》:“命令全军~,从不同方向穿过敌人空隙。”也作“偃旗仆鼓”。②比喻休战,或停止批评、攻击。语出《新唐书·裴光庭传》:“突厥受诏,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,我~,不复事矣。”巴金《春》:“王氏知道在这里闹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,正预备~地回屋去。”△多用于军事方面,后亦用于日常行动方面。→息兵罢战 ↔大张旗鼓。 也作“仆旗息鼓”、“掩旗息鼓”、“偃旗卧鼓”。


【词语偃旗息鼓】  成语:偃旗息鼓汉语词典:偃旗息鼓

猜你喜欢

  • 枯涸

    源见“涸辙之鲋”。指困境。亦指陷入困境者。唐元稹《酬许五康佐》诗:“枯涸方穷辙,生涯不系舟。”宋黄庭坚《黄颍州挽词》之一:“惠沫沾枯涸,忠规补过差。”【词语枯涸】   汉语大词典:枯涸

  • 衾影无惭

    北齐.刘昼《刘子.慎独》:“独立不惭影,独寝不愧衾。”独立独寝皆无愧意,后用以谓在私生活中没有败行,因而独居无愧的典故。《宋史.蔡元定传》:“贻书训诸子曰:‘独行不愧影,独寝不愧衾,勾以吾得罪故遂懈。

  • 多钱善贾

    资金雄厚,则经营也易于发达。比喻有了一定的依靠或基础,事情才容易办成功。《韩非子.五蠹》:“长袖善舞,多钱善贾。’长袖善舞:袖子长了,舞蹈更见美好。贾( ㄍㄨˇ gǔ 古):做买卖。一作“多财善贾

  • 带惊剩眼

    源见“沈约瘦”。形容身体消瘦。宋贺铸《望湘人》词:“被惜馀熏,带惊剩眼,几许伤春春晚。”

  • 刺舌

    《隋书.贺若弼传》:“父敦,以武烈知名,仕周为金州总管,宇文护忌而害之。临刑,呼弼谓之曰:‘吾必欲平江南,然此心不果,汝当成吾志。且吾以舌死,汝不可不思。’因引锥刺弼舌出血,诫以慎口。”北周骠骑大将军

  • 尚慎旃哉

    尚:还。旃:之。 还要小心谨慎啊。 勉人做事谨慎之语。语出《诗,魏风.陟岵》:“上慎旃哉,犹来无止。”高亨今注:“上,读为尚。”《阅微草堂笔记.姑妄听之一》:“逢场作戏,胜败何关?若当局者角争得失

  • 大车无輗,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

    大车:古代指用牛拉的车。輗( ㄋㄧˊ ní ):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相衔接的活销。小车:古代指用马拉的车。軏( ㄩㄝˋ yuè ):古代车上置于车辕和横木衔接处的销钉。没有“輗”和“軏”,车就不能行

  • 雪衣娘

    《事文类聚》后集卷四十引唐.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:“天宝中,岭南献白鹦鹉。养之宫中,岁久颇聪慧,洞晓言词,上及贵妃皆呼‘雪衣女’。……上每与贵妃及诸王博戏,上稍不胜,左右呼‘雪衣娘’,必入局中鼓舞,以乱

  • 小人好议论,不乐成人之美

    常用以指斥某些对别人说三道四妄加挑剔的人。语出唐.韩愈《张中丞传后序》:“人之将死,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,引绳而绝之,其绝必有处。观者见其然,从而尤之,其亦不达于理矣。小人之好议论,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

  • 孝标情厚

    刘峻(462-521年)字孝标,平原(今山东平原)人。家贫好学,南朝梁学者,文学家。天监初典校秘书,后任荆州户曹参军。讲学东阳紫阳山,从学者甚众。著《辨命论》,企图用自然命定论反对佛教的有神论。秣陵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