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以邻为壑

以邻为壑

壑(hè),坑谷,深沟。以邻为壑,原指拿邻国作大水坑,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。后比喻嫁祸于人。一个名叫白圭的治水专家对孟子说,我对洪水的治理超过了大禹。孟子说,你错了。大禹治理洪水,是循着水原来所走的道路加以疏导,所以他是把四海作为容水之处。而你却是将邻国作为容水之处。水不遵循故道而四处泛滥叫作洚水,——洚水也就是洪水——这是仁爱百姓的人最憎恶的。我的先生,你错了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告子》下:“白圭曰:‘丹之治水也愈于禹。’孟子曰:‘子过矣。禹之治水,水之道也;是故禹以四海为壑。今吾子以邻国为壑。水逆行谓之洚水——洚水者,洪水也——仁人之所恶也。吾子过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魏源《湖广水利论》:“数垸之流离,与沿江四省之流离,孰重孰轻?且不但以邻为壑而已。” 《毛泽东选集·整顿党的作风》:“谁要是对别人的困难不管,别人要调他所属的干部不给,或以坏的送人,‘以邻为壑’;全不为别部、别地、别人想一想,这样的人就叫做本位主义者。”


偏正 壑,山沟、大水坑。把邻国当作大水坑,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里批评自夸善于治水的白圭说:“禹之治水,水之道也,是故禹以四海为壑;今吾子以邻国为壑。”后用“以邻为壑”比喻转嫁灾祸或困难给他人。毛泽东《整顿党的作风》:“谁要是对别人的困难不管,或以坏的送人,‘~’,全不为别部、别地、别人想一想,这样的人就叫做本位主义者。”△贬义。用于人与人、地区与地区、部门与部门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。→嫁祸于人 委过于人↔助人为乐 千金买邻 亲仁善邻


解释壑:山沟;水坑。原指将邻国当作排泄洪水的大水坑。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。

出处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是故禹以四海为壑,今吾子以邻国为壑。”

战国时,有个叫白圭的人,善于商业生产和筑堤治水。有一天,他对孟子说:“我治理水患的本领比夏禹强。”孟子说:“你的说法不对。夏禹治水,顺乎水的本性,采用疏导的办法,让水注入大海,是以大海为水坑。现在你用筑堤堵塞的办法治水,让水流向邻国,是把邻国当作水坑。水如果逆流就叫做洚水,洚水就是洪水。洪水危害天下,给百姓造成损失和痛苦,是有仁爱之心的人最厌恶的,所以我认为你说得不对。”

近义嫁祸于人

例句

我们不能以邻为壑,将垃圾倾倒在河里,给下游造成污染。


【词语以邻为壑】  成语:以邻为壑汉语词典:以邻为壑

猜你喜欢

  • 骊渊

    源见“探骊得珠”。藏骊珠的深渊。喻指学问的渊源。汉王粲《荆州文学记官志》:“夫《易》惟谈天,入神致用,故《系》称旨远辞文,言中事隐。韦编三绝,固哲人之骊渊也。”【词语骊渊】   汉语大词典:骊渊

  • 蒲帛

    源见“安车软轮”。蒲车与束帛。古代征聘贤者之礼。《文选.桓温〈荐谯元彦表〉》:“若秀蒙蒲帛之征,足以镇静颓风,轨训嚣俗。”吕延济注:“古之征贤者,皆以束帛之礼、蒲裹车轮而征之。”【词语蒲帛】   汉语

  • 同寅

    源见“同寅协恭”。称同僚。宋张镃《送赵季言知抚州》诗:“同寅心契每难忘,林野投闲话最长。”【词语同寅】   汉语大词典:同寅

  • 胸中柴棘

    比喻人胸藏恶计、用心阴险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轻诋》:“深公云:‘人谓庾元规名士,胸中柴棘三斗许。’”庾元规:庾亮。主谓 指用心险恶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深公云:‘人谓庾元规名示,

  • 八仙飘海,各显神通

    见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。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:“你们要~,要在几年内,使稻谷产量,达到亩亩千斤的指标。”

  • 男大须婚,女大必嫁

    见“男大须婚,女大须嫁”。《水浒传》5回:“~,这是人伦大事,五常之礼,何故烦恼?”【词语男大须婚,女大必嫁】  成语:男大须婚,女大必嫁

  • 师资

    《老子》:“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也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也。”后因以“师资”指教师或师生。《穀梁传.僖公三十二年》“晋侯 重耳卒”晋范宁注:“此盖《春秋》之本旨,师资辩说日用之常义。”杨士勋疏:“师者教人

  • 千林橘

    同“千头木奴”。元冯子振《题钮楚士隐居》诗:“亦有千林橘,柯叶霜不改。”

  • 鹗章

    同“鹗书”。宋杨万里《谢永新大夫杨叔谘惠诗》:“鹗章塞得公车破,便合留渠立紫宸。”【词语鹗章】   汉语大词典:鹗章

  • 南竞

    同“南风竞”。清赵翼《军营夜坐》诗:“关门风静无南竞,戎索星低欲北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