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亡羊补牢

亡羊补牢

牢,关牲口的圈。意谓失去了羊,赶快修补羊圈,还不算晚。比喻事情出了差错,还可以及时设法补救。战国时期,楚怀王昏愦无能,轻信秦国使者张仪之言,被囚于秦而死。其子楚顷襄王继位后,不思报仇,反而和他的父亲一样亲近佞幸,不理朝政,以致国势日蹙。公元前280年,大臣庄辛提醒他这样下去极其危险。楚顷襄王极不高兴,骂他老糊涂。庄辛不得已避难于赵。次年,秦即背盟攻楚,占领楚国首都,楚顷襄王也被迫流亡城阳。这时他才后悔未听庄辛之言,于是发使遣书,征庄辛于赵,并对他说,我没有采纳您的意见,以致搞得这样狼狈,您看怎么办?庄辛回答道,我听俗话说,见到兔子才想起猎犬,还不算晚,羊跑了再想修补羊圈,也不算迟。从前汤、武地方仅有百里,但却日益昌盛;桀、纣虽有整个天下,但却亡了国。现在楚国虽然失去不少地方,但是裁长补短计算,也有几千里,这样的国家还赶不上只有百里的汤、武吗?

【出典】:

战国策·楚策》四《庄辛谓楚顷襄王》:“庄辛对曰:‘臣闻鄙语曰: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臣闻昔汤、武以百里昌,桀、纣以天下亡。今楚国虽小,绝长续短,犹以数千里,岂特百里哉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宋·陆游《剑南诗稿》68《秋兴》之八:“亡羊补牢理所宜。”


连动 丢失了羊,赶快修补羊圈。比喻事情出了差错,及时设法补救。语本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宋·陆游《秋光诗十八》:“惩羹吹齑其岂非,~理所宜。”△多用于描写失误后及时采取补救防范措施。→江心补漏 顾犬补单 ↔未雨绸缪曲突徙薪。也作“顾犬补牢”。


解释亡:丢失。牢:羊圈。走失了羊,赶快修补羊圈,还不算晚。比喻失误后及时补救。

出处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见菟(通‘兔’)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

战国时期,楚国的楚怀王被秦昭王扣留,死在了秦国。怀王的儿子楚襄王即位后,不思发愤图强,反而亲信小人,荒淫放纵,结果遭到秦国的连年进攻,兵败地削。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,非常着急,劝襄王:“君王您左边跟着州侯,右边跟着夏侯,车子后边跟着鄢陵君和寿陵君,这样一味放纵自己贪图享乐而不关心国家大事,楚国的都城郢就危险了。”楚襄王说:“你是老糊涂了呢,还是认为这是楚国不祥的征兆呢?”庄辛说:“这的确是我看到的您这种行为的必然结果啊,哪里敢以为是国家的不祥之兆呢?假如您对那四个人的宠幸一直不衰减,楚国一定会亡国。我请求您允许我呆在赵国来观看这种情况。”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,在那里呆了五个月,秦国果然攻下了鄢、郢、巫、上蔡、陈这些地方。楚襄王流亡到了城阳,于是他派遣使臣、骑士,到赵国征召庄辛回来。庄辛说:“好吧。”庄辛回来后,楚襄王说:“我以前不能采纳您的建议,以至于到了现在这种地步,怎么办呢?”庄辛回答道:“俗话说:‘看见兔子再回头招呼猎犬不算晚,走失了羊再修补羊圈也不算迟。’我听说以前商汤、周武王这些明君只凭借百里之地而最终兴盛,夏桀、商纣这些暴君虽然拥有天下却不能免除覆灭。现在楚国虽然地盘不大,截长补短地算起来也有数千里,岂止百里之地?”庄辛又层层比喻讲解面临的危险和出路,楚襄王听后脸色大变、身体战栗,非常害怕,决定让庄辛收拾残局,最终收复了失地。

近义见兔顾犬

反义未雨绸缪

例句

这次试验没有成功,我们应该亡羊补牢,认真总结教训。


【词语亡羊补牢】  成语:亡羊补牢汉语词典:亡羊补牢

猜你喜欢

  • 贤良文学

    汉代取士科目之一,始于汉武帝。简称“贤良”或“文学”。名称虽与“贤良方正”略异,性质相同。详“贤良方正”条。【词语贤良文学】  成语:贤良文学汉语大词典:贤良文学

  • 酪奴

    北魏.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卷三“城南报德寺”:“肃(王肃字恭懿,琅琊人,为尚书令)初入国,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,常食鲫鱼羹,渴饮茗汁。京师士子道肃一饮一斗,号为‘漏卮’。经数年已后,肃与高祖(注:北魏孝

  • 玉笋之班

    同“玉笋班”。《镜花缘》六七回:“颂椒语拙,得联玉笋之班;咏絮才疏,许侍珠樱之宴。”

  • 焚麇

    《左传.定公五年》:“吴师居麇。子期将焚之,子西曰:‘父兄亲暴骨焉,不能收,又焚之不可。’子期曰:‘国亡矣,死者若有知也,可以歆旧祀,豈惮焚之?’焚之而又战,吴师败。”吴楚交战,吴师肓於麇(jūn)地

  • 卧榻之侧,岂容鼾睡

    《类说》卷五三引宋杨亿《谈苑》:“开宝中王师围金陵,李后主遣徐铉入朝,对于便殿,恳述江南事大之礼甚恭,徒以被病,未任朝谒,非敢拒诏。太祖曰:‘不须多言,江南有何罪?但天下一家,卧榻之侧,岂可许他人鼾睡

  • 乡党尚齿

    齿:年齿。在乡里中尊重年高者。《孟子.公孙丑下》:“朝廷莫如爵,乡党莫如齿,辅世长民莫如德。”又《庄子.天道》:“宗庙尚亲,朝廷尚尊,乡党尚齿,行事尚贤,大道之序也。”

  • 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

    中( ㄓㄨㄥˋ zhòng ):得当。 刑罚不得当,老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。 表示治国当量刑适中,不能枉滥。语出《论语.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邢昺疏:“刑罚枉滥,则民蹐地局天,动罹

  • 梅花使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七〇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曰:“陆凯与范晔相善,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,并赠花诗曰:‘折花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。’”南朝宋.陆凯与范晔交情很深,陆为了表达对范晔的

  • 陈雷胶漆

    《后汉书.陈重传》:“太守张云举重孝廉,重以让义,前后十余通记,云不听。……重后与义俱拜尚书郎,义代同时人受罪,以此黜退,重见义去,亦以病危。”《后汉书.雷义传》:“义归,举茂才,让于陈重,刺史不听,

  • 半仙戏耍

    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卷下:“天宝宫中至寒食节,竞竖秋千,令嫔辈戏笑以为宴乐,帝呼为半仙之戏,都中士民因而呼之。”后因称耍秋千为“半仙戏耍”。明高明《琵琶记.牛氏规奴》:“本是北方戎戏,移来上苑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