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九回肠

九回肠

九:泛指多。忧思愁苦深重,使肚肠屡次为之回转。司马迁在《报任安书》中说:“负罪受辱的人难以安身,地位低贱的人多受诽谤和非议。我仅仅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,就横遭这种惨祸,被同乡耻笑,玷污了祖宗,我还有什么脸面再给父母上坟扫墓呢?即使再过一百代,这种污垢却更严重了。所以我极度痛苦,肠子一天要搅动多次,坐在屋内恍惚迷离,好像丢失了什么;外出时竟不知自己要到哪里去。每当想到自己遭到这种奇耻大辱,混身出冷汗,沾在衣裳上。”后以“九回肠”为咏内心忧愁至深的典故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2《司马迁传》2736页:“且负下未易居,下流多谤议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,重为乡党戮笑,污辱先人,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?虽累百世,垢弥甚耳!是以肠一日而九回,居则忽忽若有所亡,出则不知所如往。每念斯耻,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梁·简文帝《应令》:“望邦畿兮千里旷,悲遥夜兮九回肠。” 唐·白居易《长相思》:“思君春日迟,一日肠九回。” 唐·白居易《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》:“下疾不成双点泪,断多难到九回肠。” 唐·刘禹锡《望赋》:“秋之景兮悬清光,偏结情兮九回肠。” 唐·柳宗元《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》:“岭树重遮千里目,江流曲似九回肠。” 唐·崔橹《春日即事》:“画桥春暖清歌夜,肯信愁肠日九回。” 唐·韩偓《登南神光寺塔院》:“无奈离肠日九回,强摅离抱立高台。” 宋·欧阳修《黄溪夜泊》:“楚人自古登临恨,暂到登临已九回。” 元·倪瓒《风雨》:“灯影半窗千里梦,泥涂一日九回肠。” 元·无名氏《玩江亭》3折:“盼望的我九回肠断,思量的我两眉僝僽。”


偏正 回环往复的忧思。形容忧虑、痛苦已经到了极点。语本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是以肠一日而九回。”唐·唐彦谦《离鸾》:“下疾不成双点泪,断多难到~。”△多用于写人的忧虑焦急的心情。→困心衡虑。也作“九回肠断”、“九曲回肠”。


【词语九回肠】  成语:九回肠汉语词典:九回肠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神丘

    同“三神山”。唐白居易《题海图屏风》诗:“突兀海底鳌,首冠三神丘。”

  • 材不材

    同“才与不才间”。清 丘逢甲《题俞柏惠呆人听瀑图》诗:“尘根久净耳非耳,道旨中存材不材。”

  • 素丝泪

    源见“墨子悲染丝”。喻指抱朴守真者担忧受世俗污染的悲哀。唐钱起《新丰主人》诗:“明代少知己,夜光频暗投。迍邅终薄命,动息尽穷愁……双垂素丝泪,几敝皂貂裘。”

  • 蝇头微利,蜗角虚名

    见〔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〕。

  • 袁安门

    源见“袁安高卧”。泛指高士的门户。北周庾信《谢赵王赍丝布启》:“张超之壁,未足障风;袁安之门,无人开雪。”

  • 瞠乎其后

    《庄子.田子方》:“夫子奔逸绝尘,而回瞠若乎后矣!”谓干瞪着眼,落在后面赶不上。元王恽《创建伊洛五贤祠堂记》:“若扳援昔贤,则不肖年迫衰老,懒于笔研,又瞠乎其后。”清沈德潜《说诗晬语》:“尔时徐(徐陵

  • 生公点石头

    晋无名氏《莲社高贤传.道生法师》载:晋高僧竺道生喜云游传道。相传曾入苏州 虎丘山,“聚石为徒,讲《涅槃经》”,讲到紧要处,他问石头:“如我所言,契佛心否?”这时“群石皆为点头”。后以“生公点石头”称美

  • 五里公超雾

    同“五里雾”。宋黄庭坚《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》:“它时无屋可藏身,且作五里公超雾。”

  • 伯乐空群

    源见“马空冀北”。比喻识才者使人才得到充分的选拔任用。清 杨潮观《贺兰山谪仙赠带》:“敢言伯乐空群,还望你千金买骏。”

  • 求名责实

    循名责实。唐 刘知幾《史通.本纪》:“霸王者,即当时诸侯,诸侯而称本纪,求名责实,再三乖谬。”见“循名责实”。【词语求名责实】  成语:求名责实汉语大词典:求名责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