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东方三千牍

东方三千牍

牍(dú独):古代写字用的木片。此典指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牍,求得任用之事。后以此典指向帝王上书、呈奏和求得任用。东方朔(前154——前93年),字曼倩,平原厌次(今山东惠民县)人,性诙谐滑稽,善辞赋,爱好古籍经术,博学多览。汉武帝初即位,征举方正贤良材力之士,东方朔初到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到主管上书的公车官署递上自己的奏牍,共用了3千枚木片。公车府派两个人共同抬他的奏牍,刚好抬得起来。汉武帝到尚方署读那些报告,每次读一段后,便在奏牍上划个记号,读了两个月才读完。下诏令任命东方朔为郎(皇帝侍从)官,经常在宫内听候差遣。此典又作“上书金马”、“汉庭三千牍”、“三千牍”、“牍三千”、“公车困”、“上书三千牍”、“东方牍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26《滑稽列传·东方朔传》3205页:“凡用三千奏牍,公车令两人共持举(抬扛)其书,仅然(刚好)能胜(胜任)之。人主从上方(官署。即尚方,主管制造皇家所用器物)读之,止,辄乙(“乙”,是划暂停记号“L”,不是甲乙的“乙”字,)其处,读之二月乃尽。诏拜(授予宫职)以为郎(帝王侍从官),常在侧侍中(侍从皇帝左右,听候差遣)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刘禹锡《谒枉山会禅师》:“弱冠游咸京,上书金马外。” 宋·刘筠《怀旧居》:“汉庭已奏三千牍,周室仍繙十二经。” 宋·苏轼《次韵子由送千之侄》:“闭门试草三千牍,仄席求人少似今。” 宋·张孝祥《子云压境先遣诗》:“小此淹留待追诏,公车归奏牍三千。” 金·元好问《看山》:“公车困方朔,太仓饱侏儒。” 元·揭傒斯《写兴五首寿吴大宗师》:“上书三千牍,长揖万乘君。” 明·唐寅《赠徐昌国》:“三千好献东方牍,来伴山人赞法王。” 清·黄景仁《东阿道中逢汪剑潭》:“问君此行胡为哉,怀策欲问金门献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武帝时,齐人有东方生名朔,以好古传书,爱经术,多所博观外家之语。朔初入长安,到公车上书,凡用三千奏牍。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,仅然能胜之。人主从上方读之,止,辄乙其处,读之二月乃尽。”

【今译】 汉代东方朔 (字曼倩) 爱好古籍经术,博学多览。他初到长安,到主管上书的公车递上自己的书奏,共用了三千奏牍。公车令两个人抬他的书奏,才勉强抬起来。汉武帝从头读起,每次读一段后,用笔在牍上勾个记号,读了两个月才读完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向帝王上书,求得任用。

【典形】 东方牍、牍三千、公车困、汉庭三千牍、金门献、三千牍、上书金马、上书三千牍、削牍三千。

【示例】

〔东方牍〕 明·唐寅《赠徐昌国》:“三千好献东方牍,来伴山人赞法王。”

〔牍三千〕 宋·张孝祥《子云压境先遣诗》:“小此淹留待追诏,公车归奏牍三千。”

〔公车困〕 金·元好问《看山》:“公车困方朔,太仓饱侏儒。”

〔汉庭三千牍〕 宋 · 刘筠 《怀旧居》:“汉庭已奏三千牍,周室仍繙十二经。”

〔金门献〕 清·黄景仁《东阿道中逢汪剑潭》:“问君此行胡为哉,怀策欲向金门献。”

〔三千牍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子由送千之侄》:“闭门试草三千牍,仄席求人少似今。”

〔上书金马〕 唐·刘禹锡《谒枉山会禅师》:“弱冠游咸京,上书金马外。”

〔上书三千牍〕 元·揭傒斯《写兴五首寿吴大宗师》:“上书三千牍,长揖万乘君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杨氏雀环

    源见“黄雀报”。指施恩获报之物。元吴莱《观隋王度古镜记后题》诗:“杨氏雀环在,张公龙剑并。”

  • 蒯缑

    《史记.孟尝君传》:“冯先生甚贫,犹有一剑耳,又蒯缑。”《索隐》:“蒯,草名……缑谓把剑之物,言其剑无物可装,但以蒯绳缠之,故云蒯缑也。”蒯缑,即以草绳缠绕剑把。宋.陆游《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右臂踊出一

  • 周南传里人

    《诗经.周南.关雎》:“关关睢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……”《周南》,《诗经》十五国风之一。《毛诗故训传》把《周南》开始的《关雎》诗篇,解释为赞美“后妃之德”的诗。后因以为称颂后妃之典。清.

  • 三叹谏主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冬,梗阳人有狱,魏戊不能断,以狱上。其大宗赂以女乐,魏子将受之。魏戊谓阎没、女宽曰:‘主以不贿闻于诸侯,若受梗阳人,贿莫甚焉。吾子必谏!’皆许诺。退朝,待于庭。馈入,召之。比

  • 不言而明

    见“不言而喻”。《太平经》:“用之而无成功,吾道即伪矣,亦~矣。”

  • 冠缨绝

    同“大笑绝缨”。宋陈师道《送李奉仪亳州判官》诗:“数日怀抱恶,每笑冠缨绝。”

  • 黄石履

    源见“圯桥进履”。喻指实现抱负、建立功勋的机遇。唐刘禹锡《游桃源一百韵》:“黄石履看堕,洪厓肩可拍。”

  • 谑浪笑敖

    谑:调戏。浪:放荡。敖:借为傲,放纵。 放荡地调笑嬉戏。语出《诗.邶风.终风》:“谑浪笑敖,中心是悼。”清.杨懋建《京尘杂录》:“黄仲则居京师,落落寡合。时或竟于红氍毹上现种种身说法,粉墨淋漓,登场

  • 坐右铭

    同“座右铭”。元 刘壎《隐居通议.文章七》:“老子曰:‘治身事天莫若啬。’吕荥阳 希哲尝书此语为坐右铭。”【词语坐右铭】   汉语大词典:坐右铭

  • 两斧伐孤树

    比喻一事物同时遭受来自两方面的损害。此典指元武宗极度酗酒好色,自损其身。元武宗(1281-1311年),名海山,忽必烈曾孙,元朝第七位皇帝。大德三年(1299年),奉叔皇成宗之命,总兵漠北,屡败叛王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