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食周粟

不食周粟

粟(sù速):小米。泛指粮食。此典指伯夷、叔齐在周武王战灭商纣王后,不吃周朝粮食。后以此典比喻忠诚坚定,有气节。殷朝末年,有个孤竹国(今河北卢龙县东)。国君有几个儿子,大子叫伯夷,小子叫叔齐。孤竹君去世,按遗嘱应立叔齐为国君,但叔齐不肯,坚持把君位让给哥哥伯夷,而伯夷遵父命要弟弟叔齐继位,兄弟两人互相推让。结果两人都没有继承君位,先后都逃走了。他们投奔西部地区一个诸侯国首领周伯昌(周文王姬昌)。当伯夷、叔齐赶到那里,姬昌已去世,他儿子姬发(即周武王)即位,正准备出兵讨伐商纣。伯夷、叔齐拦马劝谏,可是姬发讨纣主意已定,坚持发兵东征,周武王平定商纣祸乱,天下都归顺周朝。可是伯夷、叔齐却认为那是可耻的,他们坚持气节,不吃周朝之粮食,隐居在首阳山(今山西永济县南)。此典又作:“周粟不顾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61《伯夷列传》2123页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(以周朝王室为宗主),而伯夷,叔齐耻之,义(坚持气节)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送张秀才从军》:“周粟犹不顾,齐珪安肯分。” 鲁迅《故事新编·采薇》:“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,因为两人曾经议定‘不食周粟’,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,所以当晚把它吃完,从明天起,就要坚守主义,绝不通融了。”


述宾 粟,谷类。伯夷、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朝的粮食。比喻不事二主,从一而终。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~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△多用于人的操节方面。


【词语不食周粟】  成语:不食周粟汉语词典:不食周粟

猜你喜欢

  • 呼牛作马

    同“呼牛呼马”。明徐复祚《宵光记.慰弟》:“时不偶,且躬操敝帚,任他人呼牛作马,只低头。”见“呼牛呼马”。明·徐复祚《宵光记·慰弟》:“时不偶,且躬操敝帚,任他人~,只低头。”【词语呼牛作马】  成语

  • 名缰利锁

    汉.东方朔《与友人书》:“不可使尘网名缰拘锁,怡然长笑,脱去十州三岛,相期拾瑶草,吞日月之光华,共轻举耳。”名缰利锁,是说名和利犹如拴马的缰绳,拘束人的枷锁,把人的思想牢牢系住。宋.柳永《乐章集.夏云

  • 中夜饭牛

    同“夜饭牛”。宋陆游《秋晚书怀》诗之一:“中夜饭牛初上阪,千年化鹤后还乡。”

  • 草木皆兵

    把远处山上的野草、树木都误认为对方的军队,形容极度的惊恐、疑惧。东晋后期,前秦苻坚(事迹见前“投鞭断流”条)在统一中国北方后,于公元383年,动员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。东晋派谢玄率八万精锐抗击前秦,首

  • 齐后疟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年》:“齐侯疥,遂痁(痁,音shān,大疟,多日而发),期而不瘳(期,一周年;瘳,音chōu,病愈)。”《晏子春秋.内篇谏上》:“景公疥且疟,期年不已。”后,此指君王、君主。春秋时,齐

  • 东篱

    源见“东篱菊”。指种菊处或菊圃。唐杨炯《庭菊赋》:“凭南轩以长啸,坐东篱而盈把。”宋柳永《玉蝴蝶.重阳》词:“西风吹帽,东篱携酒,共结欢游。”【词语东篱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篱

  • 楚臣伤江枫

    《楚辞.招魂》:“湛湛江水兮,上有枫。目极千里兮,伤春心。魂兮归来,哀江南。”东汉.王逸注:“言湛湛江水浸润枫木,使之茂盛,伤己不蒙君惠而身放弃,曾不若树木得其所也。”《楚辞.招魂》中有描写江边枫树的

  • 仙令栽花

    同“河阳种花”。清陈维崧《秋霁.送江辰六之任益阳》词:“江山未老,又逢仙令栽花到。”

  • 栽桃魂

    源见“王母蟠桃”。借指仙魂。唐李商隐《烧香曲》:“西来欲上茂陵树,柏梁已失栽桃魂。”

  • 顺天从人

    同“顺天应人”。唐韩愈《进〈顺宗皇帝实录〉表状》:“及嗣守大位,行其所闻,顺天应人,传授圣嗣。”见“顺天应人”。唐·韩愈《进〈顺宗皇帝实录〉表状》:“及嗣守大位,行其所闻,~,传授圣嗣。”【词语顺天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