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念旧恶

不念旧恶

为了事业的成功,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的人。公元前656年,晋献公因听骊姬谗言,逼死太子申生并派寺人披前去蒲城杀公子重耳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狄国,寺人披追赶不及,斩其一袪(袖口)而还。后来,晋惠公即位,同样把重耳视为政敌并再命寺人披前去刺杀他,逼得重耳到处流亡。公元前636年,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归国为君,原为晋惠公臣下的吕甥,郤芮计划乘夜焚毁王宫,杀死晋文公重耳,寺人披得知这一消息,即赴宫门要求见晋文公。晋文公不但不见,还使人责备他说:“僖公五年时(前655年),献公命你一夜间赶到蒲城刺杀我,你应时而至。后来我同狄君打猎渭滨,惠公命你三天内来刺杀我,你两天就赶到了。即使这是国君的命令,你怎么这样快呀。现在我还保存着被你砍去袖口的衣服,你还有什么脸来见我,快快离开吧。”寺人披回答道:“我以为你经过多年磨难,回国为君,一定聪明了不少,如今看来,并非如此,看来免不了又要遭受灾难。国君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,不能含糊。为国君清除敌人,是要竭力而为的,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敌人。现在您即位为君,难道就没有敌人吗?从前齐桓公不念管仲射其带钩之旧恶而使其为相,从而巩固了统治。你若不这样做,将会有更多的敌人,哪里只是我一个刑余之臣呢?”晋文公听出他话里有因,接见了他。寺人披便将吕甥、郤芮企图发动政变的消息告诉了晋文公。晋文公抓紧时间采取应付措施,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吕、郤畏逼,将焚公宫而弑晋侯。寺人披请见,公使让之,且辞焉,曰:‘蒲城之役,君命一宿,女即至。其后余从狄君以田谓滨,女为惠公来求杀余,命女三宿,女中宿至。虽有君命,何其速也。夫袪犹在,女其行乎?’对曰:‘臣谓君之入也,其知之矣。若犹未也,又将及难。君命无二,古之制也。除君之恶,唯力是视。蒲人、狄人,余何有焉?今君即位,其无蒲、狄乎?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。君若易之,何辱命焉?行者甚众,岂唯刑臣。’公见之,以难告。”

【例句】:

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伯夷、叔齐,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。” 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10第3章:“里凫须仰首曰:‘……臣之为贼亦大矣,罪至十族,未足塞责。然君(指晋文公)诚赦之罪,与骖乘游于国中,百姓见之,必知君不念旧恶,人自安矣。’”


述宾 恶,读è,不计较过去的仇怨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伯夷、叔齐,~,怨是用希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宽容和谅解方面。→隐恶扬善 ↔不仁不义


【词语不念旧恶】  成语:不念旧恶汉语词典:不念旧恶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下之生久矣,一治一乱

    人类社会的产生已经很久了,一个时期太平,一个时期又混乱。 意谓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就是在“一治一乱”中发展的。语出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天下之生久矣,一治一乱。”清.魏源《默觚下.治篇二》:“天下之生久

  • 冯妇车

    源见“冯妇”。指善搏虎者所乘之车。元李俊民《宣差射虎》诗:“眈眈来此被谁驱?不防邂逅冯妇车。”

  • 华表鹤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喻指离家久别之人。唐司空图《长亭》诗:“殷勤华表鹤,羡尔亦曾归。”【词语华表鹤】   汉语大词典:华表鹤

  • 仙侣

    源见“李郭同舟”。指高逸不凡的知友。唐姚合《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韩卿宅》诗:“华省思仙侣,疲民爱使君。”【词语仙侣】   汉语大词典:仙侣

  • 吕虔赠刀

    同“吕虔刀”。《晋书.王导王悦等传赞》:“恬 恂踵德,副吕虔之赠刀。”

  • 心在魏阙

    《庄子.让王》:“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阙之下。”魏阙,古代天子及诸侯宫门外筑有巍然高耸的楼观,其下两旁悬布法令,因以为朝廷的代称。“心在魏阙”,指心在朝廷,对国家和君主念念不忘。后因以“心在魏阙”为

  • 三年翼自高

    源见“一鸣惊人”。比喻有才华的人施展才华,定能业绩惊人。宋杨亿《清风十韵》:“五斗酲初析,三年翼自高。”

  • 胸有全马

    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.人集.画马》(卷一八):“李伯时工画马,曹辅为太仆卿,太仆廨舍国马皆在焉。伯时每过之,必终日纵观,至不暇与客语。大概画马者,必先有全马在胸中。若能积精储神,赏其神俊,久久则胸中有

  • 灞亭谁畏李将军

    《史记.李将军列传》:“李广与匈奴战,失利。当斩,赎为庶人。顷之家居数岁。……尝夜从一骑出,从人田间饮。还至霸陵亭。灞陵尉醉,呵止广。广骑曰:‘故李将军。’尉曰:‘今将军尚不得夜行,何乃故也!’止广宿

  • 祠神马

    源见“金马碧鸡”。指汉王褒奉诏赴益州祭祀金马、碧鸡神事。宋杨亿《成都》诗:“漫传西汉祠神马,已见南阳起卧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