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保太监下西洋

三保太监下西洋

明初大规模的远洋航行。三保太监,即宦官郑和(1371-1435年),本姓马,原名文和,小字三保,回族,云南人,其祖与父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,所以他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。明初入宫做宦官,从燕王朱棣起兵有功,赐姓郑,任内官监太监,故称三保太监。朱棣即位后,欲招谕各国,便于永乐三、年(1405年)派遣郑和与副使王景弘率部27800余人,乘“宝船”62艘,远航西洋(当时称文莱以西的海洋为西洋)。船队从苏州刘家港启航,到占城、爪哇、苏门答腊、锡兰等地,经印度西岸折回,至永乐五年(1407年)返国。以后的28年里,又先后7次远航,经30余国和地区,最远曾达非洲东岸、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。所乘的船,最大舰只长44丈4尺,阔18丈,可容1000人。郑和每到一地,都以瓷器、丝绸、铜铁器和金银等物,换取当地特产,与亚非各国加强联系。

【出典】:

明史》卷304《宦官列传一·郑和传》7768页:“和经事三朝,先后七奉使,所历……凡三十余国。所取无名宝物,不可胜计,而中国耗费亦不赀。自宣德以还,远方时有至者,要不如永乐时,而和亦老且死。自和后,凡将命海表者,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,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,为明初盛事云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泛查

    同“泛槎”。唐 任希古《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》:“泛查客去银河近,题柱人归玉垒高。”【词语泛查】   汉语大词典:泛查

  • 寻初服

    《楚辞.离骚》:“进不入以离尤兮,退将复修吾初服。”后因以“寻初服”谓寻找未做官时的衣服,喻归乡为民。宋刘克庄《念奴娇.丙午郑少师生日》词:“禁中张宴,苦留公,未许归寻初服。”

  • 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

    百姓富足了,国君怎么会不富足?语出《论语.颜渊》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”《北史.隋本纪下》:“癸丑诏曰:‘民惟国本,本固邦宁。百姓足,孰与不足?’”宋.陆九渊《与赵子直》:“‘百

  • 风驰雨骤

    驰:奔跑。骤(zhòu):迅速。形容像急风暴雨般急速猛烈。出自五代后梁时人谢彦章事迹。谢彦章(?-918年),许州(今河南许昌)人,为朱温手下大将。曾任两京马军都军使、河阳节度使、许州节度使等。贞明四

  • 双鱼尺素

    同“双鱼素书”。宋刘一止《西河》词:“念凄断,谁与寄?双鱼尺素难委。”

  • 分桃断袖

    源见“分桃”、“断袖癖”。指宠幸男色。清钮琇《觚賸.姜郎》:“时有十八公,风流荣达,心倾于绣。婉转致之门下,分桃断袖,莫逾其宠。”【词语分桃断袖】  成语:分桃断袖汉语大词典:分桃断袖

  • 两楹奠

    《礼记.檀弓上》:“‘予(孔子)畴昔之夜,梦坐奠于两楹之间,夫明王不兴,而天下其孰能宗予,余殆将死也。’盖寝疾七日而没。”孔子在临死前七日,曾梦见自己坐于两楹之间受祭奠,自知有生之日不长,因而对生不被

  • 三千宠爱在一身

    把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。 旧指妃嫔获得帝王的专宠。语出唐.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后宫佳丽三千人,三千宠爱在一身。”《醒世恒言.勘皮靴单证二郎神》:“只因安妃娘娘三千宠爱偏在一身,韩夫人不

  • 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

    质:朴实。文:文彩。野:粗野。史:言词华丽,这里有虚浮的意思。 朴实超过文彩就未免粗野,文彩超过朴实就未免虚浮。 古代儒家认为文质必须配合适当。语出《论语.雍也》: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

  • 乘槎博望

    源见“乘槎”。谓奉使远行,立功边陲。宋李昴英《水调歌头.题舫斋》词:“休羡乘槎博望,听洞箫赤壁,乐处是瀛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