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知命”。指五十岁。晋潘岳《闲居赋》:“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,八徙官而一进阶。”唐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〔荥阳公〕知命之年,有一子,始弱冠矣。”偏正 50岁。语本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唐·
源见“三珠树”。喻俊才。宋陈与义《次韵光化宋唐年主簿见寄》之一:“梦中犹得攀珠树,别后能忘倒玉山。”清方文《石臼访韩元长》诗之四:“有甥贤似舅,才藻更非常;珠树秋先折,瑶琴我独伤。”【词语珠树】
同“乞骸骨”。唐权德舆《送崔谕德致政东归》诗:“乞骸归故山,累疏明深衷。”【词语乞骸】 汉语大词典:乞骸
见“众叛亲离”。《隋唐演义》89回:“及至时运衰微,禄命将终之日,不但~,人心背叛,即魑魅魍魉也都来了,生妖作怪,播弄着你,所谓人衰鬼弄人是也。”【词语众散亲离】 成语:众散亲离
《后汉书.王符列传》:“渡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,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,亦去职还家,书刺谒规,规卧不迎,既入而问:‘卿前在郡食雁美乎?’”后汉皇甫规对来访者雁门太守很瞧不起,他问这位用钱买官的客人说
比喻丧妻。唐代段成式《酉阳杂俎.梦》:“江淮有王生者,楼言解梦。贾客张瞻将归,梦炊于臼中。问王生,生言:‘君归不见妻矣。臼中炊,固无釜也。’贾客至家,妻果卒已数月。”参见“臼中无釜”条。见“炊臼之戚”
源见“牛衣对泣”。指贫寒之士。宋司马光《又和二月五日夜风雪》:“帘疏声淅沥,灯冷晕微茫。此夕牛衣客,成名不可忘。”【词语牛衣客】 汉语大词典:牛衣客
当父母在时,依礼去侍奉;当父母去世后,依礼去埋葬,依礼去祭祀。 古指子女对父母尽孝之道。语出《论语.为政》:“孟懿子问孝,子曰:‘无违’。樊迟御,子告之曰:‘孟孙问孝于我,我对曰无违。’樊迟曰:‘何
同“晏子居”。明陈子龙《送舒章归家园诗遥和》:“予苦晏婴宅,开户履已盈。”
《汉书.枚乘传》附《枚皋传》:“皋字少孺”,枚乘子,汉武帝召为郎。常从帝巡守,“上有所感,辄使赋之。为文疾,受诏辄成,故所赋者多。……凡可读者百二十篇。”汉辞赋家枚乘子枚皋字少孺,其人文思敏捷,善为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