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沐三捉发

一沐三捉发

沐:洗头。捉:用手握住。 沐浴一次要三次握住头发起水。 形容公务繁劳和求贤心切。语出《吕氏春秋.谨听》:“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,一食而三起,以礼有道之士,通乎己之不足也。”《淮南子.汜论训》:“当此之时,一馈而十起,一沐而三捉发,以劳天下之民。”后多引作〔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〕。捉:亦作“握”。哺( ㄅㄨˇ bǔ ):口中含嚼的食物。字一作“餔”。意谓洗一次澡和吃一顿饭,中间都要停下三次。极言为延揽贤才而操心忙碌。《史记.鲁周公世家》:“周公戒伯禽曰:‘然我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’”唐.韩愈《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》:“愈闻周公之为辅相,其急于见贤也,方一食,三吐其哺,方一沐,三握其发。”太平天国.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干王恩高量广,不以初交见嫌,不以触犯见罪,虽兴周之姬旦一饭吐三餔,一沐三握发,无以过也。”


其他 周公爱贤,一沐之间,闻贤士至,不待沐毕,即先握发出迎。形容求贤心切。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我~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”△褒义。常用于形容求贤心切。也作“一沐三握发”。


【词语一沐三捉发】  成语:一沐三捉发汉语词典:一沐三捉发

猜你喜欢

  • 荆瞻

    同“荆识”。明 吾丘瑞《运甓记.问卜决疑》:“久怀芝宇,式遂荆瞻。”

  • 吹毛求瑕

    同“吹毛求疵”。《三国志.步骘传》:“擿抉细微,吹毛求瑕。”见“吹毛求疵”。唐·封演《封氏闻见录·制科》:“今员外~,务在驳放。”【词语吹毛求瑕】  成语:吹毛求瑕汉语大词典:吹毛求瑕

  • 复壁

    同“复壁埋名”。清黄遵宪《放归》诗:“此地可能容复壁?无人肯就问箯舆。”【词语复壁】   汉语大词典:复壁

  • 受人之托,必当终人之事

    终:完了。 接受了人家的委托,就一定把人家的事妥善地完成。语出元.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三折:“受人之托。必当终人之事。大人的分付,着我先进城去,寻那杨金吾刘衙内。”明.高则诚《琵琶记.南浦嘱别》:“秀

  • 温清定昏

    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凡为人子之礼,冬温而夏清,昏定而晨省。”侍奉父母,冬天使之温暖,夏天使之凉快,晚间侍奉安寝,早起省视问安。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的儿女奉事父母之礼,也就是儿女的孝道。

  • 整冠纳履

    源见“瓜田李下”。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。《续资治通鉴.宋仁宗嘉祐四年》:“此所谓蹊田夺牛,岂得谓无过!而整冠纳履,当避嫌疑者也。”并列 比喻容易招致嫌疑的行为。语本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七·君子行》:“

  • 当门任君锄

    源见“当门兰”。谓因对上有所阻碍而被清除。宋陆游《兰》诗:“无心托阶庭,当门任君锄。”

  • 欠死范质

    《宋史.范质传》:“太宗称之曰:‘宰辅中能循规矩,慎名器,持廉节,无出质右者,但欠世宗一死,为可惜耳。’”宋.范质字文素,宋大名宗城人,后唐时举进士第,曾事周太祖郭威。郭威称赞他有宰相之才,封萧国公。

  • 东封

    《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》载:司马相如临终前作《封禅文》,盛颂汉德宏大,请武帝东幸封泰山、禅梁父,以彰功业。相如卒后八年,武帝从其言,东至泰山行封禅事。后因以“东封”谓帝王行封禅事,昭告天下太平。宋陆游《

  • 月中玉兔

    源见“玉兔”。代指月亮。宋朱敦儒《诉衷情》词:“月中玉兔日中鸦,随我度年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