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日三秋

一日三秋

最初喻别离后思念恋人之情,后则泛指对亲人或朋友思念的殷切,古代民歌说,那个采蒿的姑娘啊!一天没见到她,却好象挨过三秋啦。

【出典】:

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:“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梁·何逊《为衡山侯与妇书》:“路迩人遐,音尘寂绝,一日三秋,不足为喻。” 鲁迅《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》:“只是比较的慢,使我们性急的人,有一日三秋之感罢了。”


主谓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。语本《诗·王风·采葛》:“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”《红楼梦》82回:“好容易熬了一天。真真古人说~,这话再不错的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思念方面。→一日三岁 朝思暮想 ↔无动于衷。 也作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”。


解释形容对人思念心切。

出处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:“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”

诗经》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,其中收录了东周洛邑一带的十首民歌,即为《王风》。《王风》中有一篇《采葛》,描写对爱人的思念,情感真挚而激烈。这首诗写道:

那个采葛的人儿啊,是我思慕的对象。

一天见不到,就像已过了三个月。

那个采蒿的人儿啊,是我思慕的对象。

一天见不到,就像已过了九个月。

那个采艾的人儿啊,是我思慕的对象。

一天见不到,就像已过了整三年。

热恋中的情人无不希望朝夕相守,耳鬓相磨,即使短暂的分别,也会觉得漫长难耐、度日如年。《采葛》准确地捕捉住了这种普通而又普遍的情感,采用反复吟诵的方法,生动形象地将它展现了出来。三段诗歌,从“三个月”到“三年”,思念的感情一层深过一层,而反复的吟咏,也足以引起听众的共鸣。

近义度日如年

反义光阴似箭

例句

小王刚刚出差一天,已经按捺不住对女友的思念,对他们来说,真是“一日三秋”啊!


【词语一日三秋】  成语:一日三秋汉语词典:一日三秋

猜你喜欢

  • 掇青拾紫

    源见“取青拾紫”。谓获取高官显位。《歧路灯》五二回:“况你颇有聪明,实指望掇青拾紫,我问你,至今功名如何?”并列 青、紫,汉时公卿所佩或青或紫的绶带。指获取官位。《歧路灯》52回:“况你颇有聪明,实指

  • 孤凤

    《论语.微子》:“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:‘凤兮凤兮!何得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,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而!’孔子下,欲与之言。趋而避之,不得与之言。”楚狂士接舆曾用凤歌讽谕孔子不要热衷于从政。

  • 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

    在高位者聚敛财富,老百姓就会离心;在高位者散财乐施,老百姓就会靠拢。语出《礼记.大学》:“德者本也,财者末也。是故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。”郑玄注:“上贪于利,则下人侵畔。”清.陆世仪《复社纪略》卷三

  • 于公高门

    于公,西汉大臣于定国的父亲。于公任县狱吏、郡决曹,因审案公正,经他审判的犯人都心服口服。郡中为他设立生祠,称作于公祠。于公住处的里巷大门坏了,当地居民商议进行修复。于公说:“应把里巷大门修造得高大一些

  • 焚笔

    源见“焚谏草”。借指上皇帝的奏疏。唐赵嘏《山阳即席献裴中丞》诗:“暂肯剖符临水石,几曾焚笔动星辰?”【词语焚笔】   汉语大词典:焚笔

  • 目挥手送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四嵇叔夜(康)《赠秀才入军五首》之四:“息徒兰圃,秣马华山。流磻平皋(注:磻,结于箭身丝绳上的石块),垂纶长川。目送归鸿,手挥五絃。俯仰自得,游心泰玄。嘉彼钓叟,得鱼忘筌。郢人逝矣,谁与尽

  • 王乔下履凫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喻指仙人降临。宋苏轼《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》诗:“请君多酿莲花酒,准拟王乔下履凫。”

  • 嗣产

    《左传.襄公三十年》:“我有子弟,子产诲之。我有田畴,子产殖之。子产而死,谁其嗣之?”杜预注:“嗣,续也。”后因以“嗣产”为颂美官吏能继承前贤事业之典。元袁桷《播州宣抚杨资德》诗:“客有依刘感,人传嗣

  • 悼亡

    源见“潘岳悼亡”。特指丧妻。清方文《述哀》诗:“思亲兼悼亡,悲歌泪盈睫。”孙犁《秀露集.关于纪昀的通信》:“纪昀死去老伴,有悼亡之戚。”【词语悼亡】   汉语大词典:悼亡

  • 黔娄不慕荣利

    汉.刘向《列女传.鲁黔娄妻》:“其妻曰:‘昔先生,君尝欲授之政,以为相国,辞而不为,是有馀贵也;君尝赐之粟三十钟(钟是古量单位,一说十釜为一钟。晋杜预注《左传.昭公三年》“釜十则钟”,说是六斛四斗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