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氏世范宋代 · 袁采
《袁氏世范》写于南宋淳熙五年,即公元1178年,作者袁采。据说,此人秉性刚正,为官廉明,颇有政绩。宋代以前的家训,虽数量不少,但大多意求“典正”,不以“流俗”为然。而南宋官吏袁采的这部家训,却一反前人,立意“训俗”。故而书成之后,他将其取名为《俗训》,明确表达了该书“厚人伦而美习俗”的宗旨。后来,袁采请他的同窗好友、权通判隆兴军府事刘镇为自己的家训作序,刘镇在序中谈到袁采的这部书,“其言精确而详尽,其意则敦厚而委屈,习而行之,诚可以为孝悌,为忠恕,为善良而有士君子之行矣”(刘镇《袁氏世范序》,《丛书集成初编》第974册,中华书局1985年版,第1页。下引《袁氏世范》,只注篇名)。他认为这部家训不仅可以施之于袁采当时任职的乐清一县,而且可以“远诸四海”;不仅可以行之一时,而且可以“垂诸后世”、“兼善天下”,成为“世之范模”,因而更名为《袁氏世范》。《袁氏世范》共三卷,分《睦亲》、《处己》、《治家》三篇,内容非常详尽。《睦亲》凡60则,论及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妯娌、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,具体分析了家人不和的原因、弊害,阐明了家人族属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,涵盖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。《处己》计55则,纵论立身、处世、言行、交游之道。《治家》共72则,基本上是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。下面仅就其中的伦理教化思想作些分析阐述。(一)《睦亲》篇在《睦亲》篇中,袁采不是说教式的提出一些条文要求,而是从人的不同性格、性情的分析入手,深入剖析造成家庭失和的原因。他认为只有弄清症结所在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不睦。按他的解释,即使同一个家庭的成员,其“人性”也是不同的,“或宽缓、或褊急、或刚暴、或柔懦、或严重、或轻薄、或持俭、或放纵、或喜闲静、或喜纷拿,或所见者小,或所见者大,所禀自是不同”。既然人的禀性有如此差异,假如做父亲的硬要儿子的禀性适合自己、做兄长的硬要弟弟的禀性适合自己,那么对方未必心甘情愿。这样“其性不可得而合,则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,此父子兄弟不合之根源也”。况且临事之际,有的认为是,有的认为非,有的认为应该先做,有的认为应该后做……这样每个人各持己见,都想让对方服从自己,必然会发生争执。一次次争执的结果,就会使彼此不睦乃至“终身失欢”。如何解决这个导致家人不和的根本问题,袁采提出了一系列措施。一是性不可以强合。为父兄和为子弟者,居家之道应该是尊重对方的人格和禀性,而不是要对方“同于己”、“惟己之听”。二是善于反思自己。袁采提出为父者和为子者如果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,处理双方的关系,待人如己,这样的家庭没有不睦之理。三是处家贵宽容忍让。袁采认为,自古以来,人们的道德水平就有高低之分,家庭成员之间也是如此。这就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“宽怀处之”,互相忍让。袁采在《睦亲》篇中还提出了许多调适家人关系的行为准则。比如,在父母与子弟的关系上,他提出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:一是父慈子孝;二是父母爱子要“贵均”。这两个方面,前人的家训中虽也曾论及,但袁采的道理讲得更为入情入理、细致周到。他指出:“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,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,则父慈而子愈孝,子孝而父益慈”,这样,就“无偏胜之患也”。在父母对子女的憎爱方面,袁采以自己的经验体会,加上对当时社会民风的观察,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。他说,做父母的往往偏爱幼小的子女,特别关心怜恤子女中的贫穷者,而做祖父母的则不同,他们偏爱的往往是长孙。这固然是人之常情,但弄不好会成为兄弟不和的原因。故而做长辈的一般情况下应该对子弟一视同仁,不可偏憎偏爱,否则“衣服饮食,言语动静,必厚于所爱而薄于所憎。见爱者意气日横,见憎者心不能平。积久之后,遂成深仇,所以爱之适所以害之也”。因此,做父母的应该“均其所爱”。不仅如此,为人父母者还要避免对子弟的“曲爱”、“妄憎”两种错误倾向;要注意教子宜早、宜正,“子幼必待以平,子壮无薄其爱”。只有这样处理父子关系,家庭才能和睦。在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上,《睦亲》篇也提出了不少准则。如:分配财物要公平,不必斤斤计较;兄弟子侄同居“长幼贵和”,“相处贵宽”,“各怀公心”,不能私藏金宝,不可听背后之言;对亲戚故旧贫穷者要随力周济,收养年老而子孙不孝的亲戚,当虑后患;对孤儿寡母要体恤照顾;因亲结亲,尤当尽礼;收养义子,应当避免争端;父祖年高须早立公平遗嘱,以免家人争讼……(二)《处己》篇《处己》篇里,袁采对家人子弟立身处世的教诲,概括起来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其一,处富贵不宜骄傲,礼不可因人分轻重。袁采从宿命论立场出发认为,“富贵乃命分偶然,岂能以此骄
- 第一章 袁氏世范
 - 第二章 《四库全书·世范》提要
 - 第三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性格不可强求一致
 - 第四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人宜将心比心
 - 第五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处家多想别人长处
 - 第六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居家贵宽容
 - 第七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父兄之间莫辩曲直
 - 第八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莫大之祸,起于须臾之不忍
 - 第九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亲戚之间莫记仇
 - 第十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当家需要理解
 - 第十一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顺适老人意
 - 第十二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笃孝感动天地
 - 第十三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为人岂可不孝
 - 第十四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父母爱子应适当
 - 第十五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爱子莫若使其立业
 - 第十六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教子莫若使其有所学
 - 第十七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教子勿待长成之后
 - 第十八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父母爱子不可偏
 - 第十九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父母多念贫子
 - 第二十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待子孙不可有厚薄
 - 第二十一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爱幼子,人之常情
 - 第二十二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祖父母多疼爱长孙
 - 第二十三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对公婆当一意承顺
 - 第二十四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对待家人宜公心
 - 第二十五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长幼同居贵和睦
 - 第二十六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兄弟各安贫富
 - 第二十七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分财产贵公允
 - 第二十八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居家不必私藏金宝
 - 第二十九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兄弟之间勿争财
 - 第三十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兄弟失和,不如早分家
 - 第三十一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对待家事要热心
 - 第三十二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居家相处贵宽容
 - 第三十三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叔侄如父子
 - 第三十四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身教重于言传
 - 第三十五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背后之言不可听
 - 第三十六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亲戚不宜多借贷
 - 第三十七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借贷不如周济
 - 第三十八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子孙勿得败祖德
 - 第三十九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子弟贪愚勿使仕宦
 - 第四十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家业兴衰系子弟
 - 第四十一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养子亦需慎重
 - 第四十二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己子不可轻与人
 - 第四十三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别人之子不可轻易收养
 - 第四十四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收养义子当无争端
 - 第四十五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孤女寡妇,安全居处
 - 第四十六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续娶后妻需慎重
 - 第四十七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寡妇应自养幼子
 - 第四十八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幼定终身弊处多
 - 第四十九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议亲贵人品
 - 第五十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婚配需条件相当
 - 第五十一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媒人之言不可轻信
 - 第五十二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男女本应平等对待
 - 第五十三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妇人年老宜善待
 - 第五十四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收养亲戚当得法
 - 第五十五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分配财产务均平
 - 第五十六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立遗嘱宜公平
 - 第五十七章 世范卷上 睦亲·遗嘱之文宜预为
 - 第五十八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人之智识有高下
 - 第五十九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富贵不宜骄横
 - 第六十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礼不可因人而异
 - 第六十一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人生贵贱皆天命
 - 第六十二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世事更变本无常
 - 第六十三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人生甜苦参半
 - 第六十四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富贵自有定数
 - 第六十五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随遇而安方为福
 - 第六十六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事不可苟成
 - 第六十七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先天不足,后天补之
 - 第六十八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人各有所长
 - 第六十九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待人不可轻慢嫉妒
 - 第七十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忠信笃敬,圣人之术
 - 第七十一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严律己宽待人
 - 第七十二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做事须问心无愧
 - 第七十三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神灵不佑为恶者
 - 第七十四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公平正直不可恃
 - 第七十五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知耻近乎勇
 - 第七十六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为恶必遭天谴
 - 第七十七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善恶自有报应
 - 第七十八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人能忍则不起争端
 - 第七十九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小人当远之
 - 第八十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老成之言更事多
 - 第八十一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君子有过必改
 - 第八十二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少说为佳
 - 第八十三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小人作恶不必谏
 - 第八十四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别人不善,我以为鉴
 - 第八十五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正人先正己
 - 第八十六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别人议论不足畏
 - 第八十七章 范卷中 处己·奉承之言多奸诈
 - 第八十八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凡事不可过分
 - 第八十九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盛怒之下,言语慎重
 - 第九十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与人言语,平心静气
 - 第九十一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对待老人让三分
 - 第九十二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与人交游,当有分寸
 - 第九十三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以才德服人
 - 第九十四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作恶多必受天谴
 - 第九十五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君子小人应分清
 - 第九十六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在朝在野,互相理解
 - 第九十七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小人不必责以忠信
 - 第九十八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卖假药必遭报应
 - 第九十九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严肃端庄,不受轻侮
 - 第一百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不可奇装异服
 - 第一百零一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居乡不可奢华
 - 第一百零二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妇女衣饰不可出众
 - 第一百零三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人之所欲,应遵礼义
 - 第一百零四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财色不可苟得
 - 第一百零五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人不可迷途情欲
 - 第一百零六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子弟应适当交游
 - 第一百零七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持家常存忧惧
 - 第一百零八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家富不可懈怠
 - 第一百零九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持家宜量入为出
 - 第一百一十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居家宜为长久计
 -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节俭宜持之以恒
 -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凡事有备而无患
 -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居官持家本一理
 -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子弟当致学
 -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荒淫必为患
 -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周济当择人
 -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虽贫亦不可轻受人恩
 -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受恩必报
 -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人情固有厚薄
 - 第一百二十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以直报怨
 -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范卷中 处己·万般无奈方诉讼
 -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严防门户安全
 -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僻静之地,聚众而居
 -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夜间谨防盗
 -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宅院夜间宜巡逻
 -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穷盗勿追
 -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少蓄积,慎防盗
 -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防盗宜得法
 -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为富不仁盗亦恨
 - 第一百三十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失物不可乱猜疑
 -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和睦邻居以防不虞
 -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火起多由厨灶
 -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起居慎防火
 -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室外防火亦重要
 -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特别情境,更应防火
 -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小儿银饰易致祸
 -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小儿不可独自外出
 -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谨防孩童临危
 -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待客不宜强进酒
 - 第一百四十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谨防仆人奸盗
 -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居家不宜赌搏
 -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仆佣当选勤谨朴实
 -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轻浮诡诈之仆不可用
 -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贪生乃人之本性
 -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孩子宜亲自为养
 -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狡诈子弟不可用
 -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用人需选忠厚者
 -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善待佃户
 -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妇儿不可私自借贷
 - 第一百五十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不让生人轻易入宅
 -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兴修水利
 -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修治河渠获利多
 -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荒山宜植果木
 -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勿因小事罪邻里
 -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田界宜分明
 -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钱谷不可多借人
 -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与人交易要公平
 - 第一百五十八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无故不可举债
 -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纳税要积极
 - 第一百六十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公益事业要热心
 -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世范卷下 治家·起房造屋,量力而行
 
